写错字的故事

非主流伤感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若水清澈 1星

共回答了132个问题采纳率:93.1% 评论

太平军北伐时,驻扎在仪征城外,先行官派手下向主将请示行军路线。 此时,主将正在与别人议事,提笔随手写下手令。先行官拿到手一看,上面写着‚烧城而走‛,虽感吃惊但又不敢违抗,于是下令每人准备一大把柴火,拂晓前烧城。事后,主将责问先行官为何烧城?先行官取出手令,主将顿时傻眼了。原来他竟把‘绕’写成了‘烧’字,意思完全改变了。仅仅是写错了一个偏旁,却毁了一座好端端的城池。这真是粗心大意惹的祸啊!小时候读书,就有条经验,凡不认识的字,只要念其边旁,百分之六七十会念对。如泳、咏、△三字皆念“永”,这叫“瞎字认半边”。但另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字,如果按“认半边”的老经验去念,就要成为别字先生了。有个讽刺别字先生的故事:“某人(别字先生)在看一本书看得很入迷,友人问他:在看什么书?答曰:《水浒(许)》。友人不解,再问书中写些什么人物?答曰:有一李逵(达),搿二斧(爹),有万夫不当之勇(男);友人才知某人看的是《水浒》。”这个笑话是编出来讽刺那些“别字先生”的,未勉有点出格,因为把浒读成“许”,逵读人“达”,完全可能,把斧读成“爹”,勇读成“男”就不大可能了。 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读某字的原音反而错了,“认半边”反而对了。例如滩浒岛这个地名,就应读作滩浒(许),而不能读成滩浒(虎)。 据说,把滩浒读作滩“许”,还是清康熙皇帝造成的。相传,康熙帝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南巡时,对海岛开发十分关注,指名要时任定海镇总兵黄大来前去护驾,多次亲自向黄大来询问舟山的情况,黄向康熙奏呈普陀山寺庙失修的情况后,康熙赐金千两,命修复普陀山前后两大寺。 黄大来还携一部旧的志书,按照志书中的插图介绍海山的地理环境,康熙听得津津有味,要过图边看边念:“舟山、岱山、鱼山、洋山……滩浒(许)”。黄大来和在场的大臣都知道康熙读别字——把滩浒读成滩“许”了。但因皇帝的口是金口,皇帝开了金口,错的也对了,所以,不但没人出来纠正,反而也跟着康熙把滩浒读成滩“许”,并传令滩浒岛附近居民,今后,滩浒只准念滩“许”。所以当地居民一直照念。直到本世纪60年代,笔者去滩浒岛参观发展渔业生产情况时,岛上居民还是叫自己的岛屿为滩“许”。从前有个教书先生,常念别字,误人子弟,被人告到县官那里。县官传他到堂审问。  “你教书常念别字,是吗?”  “不,不,绝无此事,纯属子虚鸟有。”  “什么?鸟有?你把乌念成鸟字,当堂出错,你认打还是认罚?”  先生怕挨打,战战兢兢地说:“认罚!”  县官提笔批下:“罚鸡三只,兔两只。”  先生回家提了一只鸡来。  县官一看,责问道:“怎么就送一只鸡?”先生回答说:“大人你不是写‘鸡三只,免两只’吗?”  县官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喝令退堂。

14小时前

1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