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治国名言

旖旎旧时光 2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忘者悲歌 3星

共回答了300个问题采纳率:95.1% 评论

1.治国无法则必乱。

清代大臣 张廷玉 《明史》

2.明主治吏不治民。

汉王朝第7位天子 刘彻

3.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战国·韩非《韩非子·心度》。这两句大意是:治理百姓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够把百姓管理好。韩非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他主张实行法治,用严刑峻法钳制人民。他的“以法治国”的“法”体现的是国君的意志。他的法治主张有其历史进步意义,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以法治国”的提法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我们可以用人民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新法制。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心度》

4.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九十六回。幸:尊祟。本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遵守国家法令,以遵纪守法为第一要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有作到这些,才能真正实行法治。一个真正的治国者,必须把自己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决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那种朕即国家,朕的话就是法律,既可以一言兴法,也可以一言废法的专制主义,必将把国家搞乱。本句具有重要的警戒意义。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

5.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汉·刘向《说苑·政理》。道:这里指方法。而已,罢了。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不过是爱护人民罢了。这是周武王向姜太公问治国方法时,姜太公作的言简意赅的回答。治国,是件大事,也是件难事。但治国者若能抓住根本,难事也就变得窖易了。这个根本就是“爱民”二字,因为治国,实际上就是治人。姜太公从正反两个方面—一列举了爱民的具体方法,最后归结说:“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耐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能够做到这一步,国家必然就会治理好。“爱民如子”的成语即来源于此。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政理》

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春秋·老聃《老子》五十章。以:用。正:正常。奇:出人意料。这两句大意是:用正常的方法治理国家,用特殊的、变化的方法指导战争。这两句的重心在前一句。办任何事情的方法都有奇正之分。用兵是对付敌人,要用出人意料、变化多端的方法出奇制胜。治国则是处理国家内部事务,要用正常的方法,不多生变异,横生事端,还要符合人民的心理要求和愿望,民安则国家也得到安定。选两句多用于谈论治国之道。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

7.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8.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 孙中山

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

10.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

春秋·管仲《管子·治国》。治国:治理得好的国家。乱国:不太平的国家。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得好的国家常常是富裕的,而不太平的国家一定是贫穷的。国家大治,百姓安心生产,民富国亦富;国家动乱,田园荒芜,国库耗散,民穷国亦穷。这两句用于表示要使国家富裕,必须使国家稳定而有秩序。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治国》

7小时前

3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