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传说四字概括

魂斯巴达 1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过路客人 3星

共回答了350个问题采纳率:98.1% 评论

寒食节传说可以四字概括为:
禁火节
寒食节也被称为禁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介子推为救晋文公火烧绵山,自己却抱树而死。因此,寒食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感恩节”和“清明节前夕”。
寒食节还有其他的传统习俗,如祭祖、插柳、荡秋千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祝你生活愉快!

8小时前

30

又逢依 1星

共回答了15个问题 评论

1. 祭祀祖先2. 因为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3. 寒食节的传说源于春秋时期,据说当时齐国国君被迫离开国都,他的臣子们为了不让国君饿肚子,不敢生火煮饭,只能吃冷食,因此寒食节就成了不生火的节日。
后来,人们在这一天也开始祭祀祖先,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

6小时前

41

鸿鹄千里 2星

共回答了69个问题 评论

答:割股啖君。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大乱,晋国公子重耳岀逃,流亡其他国家,在外流亡十九年,遭了不少苦。

在一次流亡中,重耳饥寒交迫,跟随他的一个叫介子推的大臣偷偷割自己大腿的肉熬汤让重耳吃,最后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封赏功臣是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回到绵山,重耳去请找不到介子推,重耳下令烧山,逼其下山,最后介子推母子被烧死。是清明节前三天被称为寒食节。

3小时前

26

我是你的天 3星

共回答了370个问题 评论

回答:寒食节的传说是在古代有这么个故事:当时介子推为保护自己的君主在逃跑的路上君主没有吃的了,他割下自己腿上的肉做了让君主吃了渡过难关,后来君主做了皇帝后,就封赏有功之人,这时介子推不愿意在朝做官,就背着老母亲进山躲避,最后皇帝下今烧山想逼他的救命恩人介子推出山,不料介子推和他母亲被火烧死了。

皇帝知道后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全民:寒食三天。这天正是清明节的前一天,所以后来清明节也叫寒食节。

21小时前

13

背對背流淚 4星

共回答了413个问题 评论

据说寒食节是禁烟火的。人们在清明前家里是吃冷的饭团,有点像现在的青团。是不能用火的。是为了纪念一代名臣介子推。

16小时前

7

静欲沉香 4星

共回答了473个问题 评论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

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四字:烧介子推

11小时前

15

心底爱人 2星

共回答了65个问题 评论

寒食禁火。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军,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叫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4小时前

21

小时候很浪 2星

共回答了69个问题 评论

由于老晋王宠爱骊姬,导致骊姬恃宠而骄,害死了太子,逼迫公子重耳外逃。

重耳在外逃过程中,多亏了介子推的庇护,才能多次险境逢生,最后登上王位。

重耳想要感谢介子推,委以高官厚禄,然而介子推不肯接受。之后,重耳为了让介子推出山,不惜烧了他的住所,不料,介子推宁可选择被烧死,也不肯出去。

重耳追悔莫及,把介子推去世的这一天,命名为寒食节,让人们在这几天不许用火,只能吃寒食。

24小时前

37

我們兜怕痛 1星

共回答了178个问题 评论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割股啖君”之功的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功不言禄,与母隐迹绵上(今山西省介休市)。

晋文公求之不出,无奈之中三面放火烧山,想逼他偕母出山,但是赵衰、狐偃这两个也曾经随重耳逃亡的大臣,自知自己的功劳比不上介子推,暗中使人四面举火,终于将介子推母子烧死在绵山上。

后来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国人在介子推被焚的那天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

15小时前

3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