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年礼就是冠礼对吗

依賴菂放肆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夜黛冷凝眉 3星

共回答了340个问题采纳率:99.1% 评论

  是的,古代的男子成年礼就是加冠礼。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汉刘向 《说苑·修文》:“冠者,所以别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后因以“加冠”指满二十岁。 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来历  弱冠指男子20岁,也称加冠。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古时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加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加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地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地年纪。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弱冠来历  《元史王利传》上载“利自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又唐诗人杜甫的《进三大礼赋表》说“臣生长陛下纯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与麋鹿同群而处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矣。”另《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法善弱冠时曾游括苍白马出石室内遇三神人。”这些古文中的“弱冠”都是指二十岁左右的男子。可是为什么把二十岁的男子称为“弱冠”呢?《礼记曲礼上》载有“二十曰弱冠。”又唐《孔颖达义》“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是说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因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古人非常视冠礼《礼记冠义》上说“冠者礼之始也。”意思是说冠礼是一切礼仪的开始;又《仪礼》共十七篇第一篇就是《士冠礼》。《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另《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岁行过冠礼并为自己取个“字”(别名自即表示他已是个成年人了。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据专家考证古代早期的原始社会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时会举行一种仪式称为“成丁礼”、“入社礼”而这种“成丁礼”后来就演变成冠礼。  冠礼仪式  举行加冠礼仪式是非常讲究和慎的。据《仪礼士冠礼》上所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父亲或兄长宗庙里持冠礼。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可以参加祭祀大典。三次加冠完成后人必须设酒宴招宾赞人(赞是宾的助手叫“礼宾”。“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社会上有其尊严。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可称其“名”一般人或平辈只可称其“字”因要取“字”便于别人称呼。)接着再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并入室拜见姑姊。之后受冠者脱下最后一次加冠时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礼帽礼服带着礼品去拜见国君、卿大夫(乡有官位者)和乡先生(退休乡居的官员)。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明朝直到满清入关强令中国人移风易俗,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21小时前

1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