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保存方法

暗影的真相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嶙峋白骨 4星

共回答了420个问题采纳率:92.1% 评论

藏家必须保证书籍表面的清洁干燥,放置的位子也应该保持通风 良好。此外,藏书温度最好保持在6-20度左右,湿度则应该保持在50%-60%之间。对于这些古书籍,平常要时不时地挪动一下,最好是定期翻动翻动书籍。书柜内还可以放置樟脑丸和广西产的灵香草来驱虫。樟脑球最好用纸包起来,以免挥发过快。这里灵香草要注意一下,不是市面上常见的香气很浓烈的那种,市面上常见的那种很明显是喷了香精的,那种千万不能使用。书柜要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书籍直接受到日晒。

在除污方面,古籍善本收藏沾染上污迹不仅会缩短书的寿命,而且还会影响看书的效果。书籍如果沾上油迹,可以在油迹上面放一张吸水纸便可以把油分吸尽。

古籍保存忌用化学胶水等修补。中国古籍的纸张,多采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纸,而现今通用的化学胶水、化学浆糊及玻璃胶纸对中国式纸张具有极强的腐蚀力,一般不隔多时,便会使纸张变质黄脆,触手即碎,故而绝不可用。正确方法应为采用天然面粉浆糊,调以麝香、花椒,可达到修复与避虫双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时无法具备以上条件,也应宁可暂时不修,待请到行家里手,再行修复,绝不可仓促滥修,加厄典籍。

在市面上曾见到随随便便修补了事的古籍,看了真的感到惋惜,翻开一册,一页页的纸硬邦邦的。更有甚者书页有损的还有贴着胶带的,真的可惜了。像这种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真的不要随便去动,弄不好一册古籍就真的被人为的毁了。

忌用洋纸夹衬古籍。许多民国版本的拓片、字帖、纸墨拓工皆属精良,可版面之上却是黄斑累累,令人扼腕。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的一些书贾作坊,贪求省惜工料费用,采用了一种叫作“油光纸”的纸张,作为字帖的衬纸。由于西式纸酸碱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蚀力,以致许多民国旧帖惨遭“黄斑之厄”。这一遗憾,也使得当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条教训:中国古籍必须远离一切西式纸张,二者隔离,方为上策。

9小时前

26

时光别留 4星

共回答了418个问题 评论

古籍善本收藏,需要注意一些保存技巧,否则它很容易被破损。一定要注意防潮、防虫、防水等。

收藏古籍善本,藏家要定期翻翻书,让纸张也“透一下气”。特别潮湿的日子,尽量避免打开书柜,古代的纸张一般都是用竹纸或绵纸,并用石灰水打纸浆,造出来的纸吸水性强,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同时,每年要“晒书”两次。天气干燥,吹西北风时,要打开柜子,让空气流通一下。秋天和冬天最好把古籍善本拿出来“晒”,但不能在烈日下暴晒,而是放在室内通风之处“晒”。

此外,还要增加书的“体味”。在古籍善本附近放芸香草、烟叶、花椒包等,可以起到驱虫的作用,同时也使书的“体味”更浓——书香。但千万不可放樟脑丸,长期则会使纸张的酸性增加,使纸张变得更脆、发黄,是对纸张的破坏。

7小时前

3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