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匡超人的性格特点

谁眼泪 4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皇甫朝歌 3星

共回答了399个问题采纳率:98.1% 评论

匡超人的性格特点:

匡超人本是个孝顺、勤勉的良家子弟,可是,当他在不断向上走的过程中,他在慢慢地改变,变得势利虚伪,与腐俗同流合污。他的社会地位看似不断上升,其实他在逐渐地堕落,内心早已腐坏,不成模样。

匡超人初到杭州后,就卷入一帮无法取得功名的假名士之中,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这些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命清高,却意图投机取巧侥幸名利双收的理论污染,思想开始蜕变,被这些人同化。匡超人渐渐在这个污浊社会的学有所成,习得一身暴寡情薄义、虚伪、撒谎的嘴脸。

相关信息:

匡超人的改变,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

在匡超人心里念念不忘的,其实始终都是功名富贵。当年困在杭州的时候,马二先生问匡超人是否还想着读书上进,当时的匡超人一心只想着回家去侍奉父亲,读书进学已经是太大的奢望了,但当他读书有了点眉目的时候,就彻底的忘记了病重的父亲,可以一连二十多天都不在家。

当李本瑛想要为匡超人做媒的时候,匡超人还是经过了短暂的犹豫的,但随即就用“蔡状元招赘牛相府”的一段佳话劝住了自己,这其实就是他内心里渴望着攀附权贵的思想在作怪。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官本位”思想的冲击之下变得七零八落,大多数的读书人,都深陷在了“名”和“利”的泥沼之中难以自拔。

为了更好地刻画出这些人物的堕落过程,小说的作者吴敬梓没有安排匡超人顺利地走完科举之路,而是加上了李本瑛被诬告的情节,让匡超人走入了更为广阔的社会之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淳朴善良的农家青年,是如何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一步步地走向堕落的深渊。

5小时前

37

迩无言一对 2星

共回答了95个问题 评论

儒林外史匡超人人物性格特点是孝顺父母、求学上进,但是自私自利、追名逐利。

漂泊在外时对父亲的牵挂;在兄长面前的谦卑;细心照料卧病在床的老父。而在匡超人步步走向堕落时吴敬梓却毫不留情的给予讽刺:中了秀才后的势利;狠心逼妻回乡;潘三被捕后的翻脸无情;在牛布衣和冯琢庵面前的吹牛撒谎等等。在作者客观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一个真实可感的匡超人,他先前的淳朴让人赞叹,而他的变质既让人惋惜又让人憎恶。

3小时前

40

倣蕩滴臉 4星

共回答了487个问题 评论

《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分三个阶段:

1、匡超人年少是心地善良,事亲孝顺,是个淳朴可爱之人。

书中描述:他在马二先生资助下回到家见到娘亲就“放下行李,整一整衣服,替娘作揖磕头。”父亲卧病在床,他晚上拿个被单,睡在父亲脚跟头。他白天里杀猪,卖豆腐,晚上便服侍父亲。他父亲夜里睡不着,要吐痰,吃茶水,一直到四更鼓,匡超人就读书陪到四更鼓,每夜只睡一个更头。

2、匡超人初到杭州后,就卷一帮无法取得功名的假名士之中,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这些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命清高,却意图投机取巧侥幸名利双收的理论污染,思想开始蜕变,被这些人同化。

书中写到:虽然马二先生教他懂得了读书人应以文章举业为主,但这条路终究是难走的,况且此时的恩师李本瑛已被人诬告摘了印,无人提携,于是匡超人转身投入到西湖斗方名士们所吹捧的“终南捷径”之中了。

3、匡超人渐渐在这个污浊社会的学有所成,习得一身暴寡情薄义、虚伪、撒谎的嘴脸。

书中叙述:他本已娶妻郑氏,却在李“恩师”问及可曾婚娶时,“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只这三个字的谎言使他又得娶李“恩师”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外甥女,又得了极其可观的数百金的装奁,享了好几个月的天福。

匡超人对着景兰江和蒋书办攻讦曾经给他许多帮助的潘三说:“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潘三固然作了许多坏事,现身陷缧绁是罪有应得,但匡超人却不应弃之不理。想当初潘三待匡超人也不薄,被捕后也未将匡超人供出来,此时匡超人不念半点旧日情分,其心如蛇虫螫毒。

1小时前

2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