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原话

夜太不仁慈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快樂天使 4星

共回答了499个问题采纳率:98.1% 评论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

鲁迅这样写道:“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看似冷漠的目光,实则是锐利的鉴真。

病死、唱机,弄孩,笑声、牌声、哭声...画面感十足,只是我们耳中吵闹的噪音,这是一句流淌着心酸的感悟,又是对社会现实的凄凉心境,更是对人间疾苦的麻木。

想起网上看过的一个事儿:

有个乞丐,在很远处看到一辆豪车,司机摇下车窗扔掉一个瓶子,于是跑过来去捡。

乞丐走到车面前把瓶子捡起后,车主很嫌弃的骂道,“离车远一点,不要弄脏了我的车。”说完立刻关闭车窗,看都懒得看乞丐一眼。

这名乞丐也是什么话也没有说,顺手捡起车主忘在地上的手机。本以为他会拿着手机离开,然而他却敲了敲车主的车窗问他是不是他掉的,车主感到很不好意思,赶忙给乞丐道歉。乞丐挥挥手就走开了。

你若有钱别人就多看你几眼,若是没钱,呵呵,狗都不理你……这世界肤浅虚伪得让人可怕……

或许,世界上根本没有换位思考这回事儿,针不刺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痛。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明白你的故事里有过多少快乐或伤悲,无人在意你的心酸认真,这世上根本不存在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所以别傻傻的摊开伤口向别人诉苦,这世上多的是撒盐的人,而不是医生。我们各怀心事,谁也安慰不了谁,谁也救赎不了谁,太渴望共鸣或是被理解其实是一种病态。因为人的本质都是孤独,就算和谁再亲密,也无法分享灵魂。

人类的悲欢不相通,其实人类的贫富也并不相通:有人生于荣华富贵,有人生于穷困潦倒;有人光鲜亮丽,有人灰头土脸;有人吃喝不愁,有人年近花甲街边摆摊;有人寻欢作乐一掷千金,有人为了五块钱痛打孩子……这个世界,一直都是如此。

但是鲁迅又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人真是奇怪啊。

我的理解是,人类个体之间在感情上其实做不到感同身受。但价值观却是相通的呀,人性、道德、良知也是人人相通的。所以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未曾谋面,但又在危险时挺身而出的人!

艺术,文学,历史,美学,以及文明的世界里我也深信“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16小时前

38

微笑屬于你 2星

共回答了257个问题 评论

意思是:人类个体之间在感情上其实做不到感同身受。

这句话出自鲁迅《而已集》的最后一篇《小杂感》:“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上半句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可以从前文看出这是对客观情境的一种评述,即:每个人沉溺于自己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状态是独立的,断裂的。后半句“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则把自己也纳入了情境之中。可以想象一个弄堂两边林立着旧式房屋,每个窗口背后是人们各自的生活。其中有个留着八角须的先生伏在桌前,皱着眉头写下了“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这样的句子。

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鲁迅先生绝不是冷漠的。因为他看到了陌生人的悲,他看到了陌生人的欢。陌生人的悲与欢,这些会被其他人直接过滤掉的垃圾信息,却在他的眼睛里脑海里心里留下了印记并且从他的笔端落下成章 。仅从这一点来看,鲁迅先生就不能说是冷漠的。

14小时前

35

小姐爱你 1星

共回答了134个问题 评论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鲁迅的这句话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我将从解构主义的角度来对这句话进行剖析。

首先,大家看到这句话的第一感觉是啥呢?是不是觉得这就像一个孤独患者的自我剖白?类似“唉,没人理解我,果然所有痛苦都应由我一人承受”那种调调……咳,虽然听起来很像一个,但每个人应该都有过这种体会吧。

所以,这就是第一重解读——即对人与人之间同理心缺乏的慨叹。毕竟说到底,“感同身受”本就是个海市蜃楼般的概念,我们常常认为或希望他人能体会到自己所传达的感情与思想,可当我们真正去倾诉衷肠时,才会发现那是根本届不到的幻象(串味儿了 滑稽

人们之所以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并不是因为共情能力的丧失(要失去了这个,那艺术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是因为每个人的阅历和心境不同。

11小时前

3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