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紫荆勋章

人与狗差异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很抽象卍 2星

共回答了259个问题采纳率:93.1% 评论

大紫荆勋章(英语:Grand Bauhinia Medal,简称GB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授勋及嘉奖制度下的最高荣誉,自1997年开始颁授,表扬毕生为香港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受勋人士必须是香港永久性居民。获颁人士可于中文名字及称谓后加上“大紫荆勋贤”或“GBM”。

大紫荆勋章由18K黄金及18K白金嵌成,图案为星光托著洋紫荆,洋紫荆代表香港,一颗星代表中国,体现出“一国两制”,红色和金色的丝带象征高贵荣誉。

中文名大紫荆勋章外文名Grand Bauhinia Medal,简称GBM颁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奖励对象对香港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荣誉等级香港最高荣誉开始时间1997年7月

大紫荆勋章(左)

1997年6月2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办公室发言人宣布,香港特区将设立勋衔制度,以标志香港回归后进入历史的新纪元,颁发勋章嘉许为香港回归做出贡献的人士,确认社会价值观及树立新模范、增强市民凝聚力。霍英东等12个人当年就获颁了大紫荆勋章。

1998年1月27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署公布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授勋及嘉奖制度,旨在表扬社会各界人士为香港作出的杰出贡献,或其在所属范畴出类拔萃的成就。

历年的授勋名单一般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即7月1日,在香港特区政府出版的宪报中刊登,而授勋仪式于每年10月在礼宾府举行。礼宾府是香港特区政府接待来宾的场所,特区政府的一些重要典礼也在这里举行,其前身是港英时期的香港总督府,现已成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官邸。衔颁授典一般由行政长官亲自主持和颁授。

香港的授勋和嘉奖的制度分为多个等级,其中大紫荆勋章是该制度下的最高荣誉。

钱其琛、董建华与十二位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合影(1997.07.02)

紫荆花图案代表香港,外围五角星代表中国,两者象征“一国两制”;十八K金制五角星镶在由纯银制的星光托上,寓意本港继续繁荣兴旺;红、金色丝带代表高贵和最高荣耀,造价约六千元。

大紫荆勋章获颁者的人士可于中文名字及称谓后加上“大紫荆勋贤”或“GBM”,值得一提的是,只有获得大紫荆勋章,才可被称为勋贤。每年能够获此殊荣的人仅有个位数,邵逸夫、霍英东、金庸、李嘉诚等都在此列,而2003及2004年甚至无一当选。

香港回归后的“紫荆”系列勋章,取代了回归前的授爵、封邑等嘉奖,而“JP太平绅士”的头衔,却从一个世纪前一直延续至今。颇具特色的“香港式荣耀”闪烁在这座城最精英群体的胸膛前,也成为了香港人跨越两种制度、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历史见证。

产生办法编辑

港府总部礼宾处每年发出一份吁请提名的通告,之后港府各局局长和部门首长开始拟备授勋及嘉奖的提名,为扩大提名范围,港府也会从非政府机构寻求提名,公众人士也可直接向礼宾处提交提名,再转交有关的局或部门处理。初步的授勋及嘉奖名单会提交给“授勋及非官守太平绅士遴选委员会”考虑,经由遴选委员会筛选、推荐,最后由行政长官决定是否接纳和批准有关名单。遴选委员会由政务司司长担任主席,成员包括了官方成员和非官方成员。

历届颁奖编辑

香港授勋仪式开启于1997年,在英国管治时期部分港人曾获英国颁授英国的勋衔,回归后香港特区设立自身的勋衔,以标志香港在回归祖国后进入历史的新纪元。1997年7月2日,回归后的隔天,香港特区政府在礼宾府首次举行勋衔颁授典礼,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颁授大紫荆勋章予12位社会知名人士,包括了曾宪梓、霍英东、庄世平等,当年时任国家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也出席了该仪式。

2000年10月14日,香港特区政府在礼宾府举行授勋仪式,行政长官董建华向303人颁授了勋衔或奖状。列显伦法官、沈澄法官、前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毛钧年、知名文学家查良镛和中国文化研究专家饶宗颐教授,获得大紫荆勋章。

2001年7月1日,香港特区授勋名单刊登宪报,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第四份的授勋名单。方心让、李嘉诚、杨光获得香港特区最高荣誉的大紫荆勋章。

2002年6月30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律政司司长梁爱诗 、钟逸杰爵士和前创新科技委员会主席田长霖教授荣获大紫荆勋章。

2005年7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回归以来第八份授勋名单。代表最高荣誉的“大紫荆勋章”,在连续两年悬空后,出现两名得主,包括有“新界王”之称的乡议局主席刘皇发及香港老牌工业家、震雄集团主席蒋震。

2006年7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香港回归以来第九份授勋名单。全国政协副主席、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行政会议成员、前港交所主席李业广和香港友好协进会主席李东海获颁代表特区最高荣誉的大紫荆勋章。

2007年7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香港回归以来第十份授勋名单。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特区政府前政务司司长许仕仁,立法会议员李国宝和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李兆基获颁代表特区最高荣誉的大紫荆勋章。

2008年7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回归以来第十一份授勋名单,借此表扬一众为香港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士。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香港树仁大学校监胡鸿烈、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以及著名工业家和慈善家陈瑞球,获颁授最高荣誉的大紫荆勋章。

2009年7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在宪报公布香港回归以来的第十二份授勋名单。有三人获颁授大紫荆勋章,包括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印度裔企业家夏利莱,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

2010年7月1日,香港回归以来第十三份授勋名单于宪报刊登。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诺贝尔奖得主高锟以及“赌王”何鸿燊等7人获颁大紫荆勋章。

2011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祖国14周年之际,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回归以来第14份授勋名单。香港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香港海洋公园主席兼兰桂坊控股有限公司主席盛智文获颁大紫荆勋章。

2012年6月30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香港回归以来第15份授勋名单。6人获颁大紫荆勋章,包括首席法官马道立和法官包致金、即将离任的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瑞麟和律政司司长黄仁龙、在贸易推广及医疗卫生事务方面建树良多的吴光正,以及推动慈善和教育事业的吕志和。

2013年6月30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香港回归以来第16份授勋名单。特区终审法院常任法官陈兆恺、特区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梅师贤、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释觉光法师,以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谭慧珠4人获颁大紫荆勋章。

2014年7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香港回归以来第17份授勋名单。香江国际集团创始人杨孙西,因过去三十年长期致力于服务社会并付出大量时间和资源,在维护香港整体繁荣稳定和社会和谐方面贡献良多,被授予大紫荆勋章。星岛新闻集团主席何柱国,因对传媒行业贡献良多以及慷慨捐助各类社会和慈善活动,被授予大紫荆勋章。

2015年7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香港回归以来第18份授勋名单。获颁大紫荆勋章的共有四位:曾钰成、郑耀棠、何世柱、李达三。

2016年7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香港回归以来的第十九份授勋名单。获颁大紫荆勋章的共有7位:现任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现任特区立法会议员谭耀宗,推动本港贸易和工业发展方面表现卓越的陈永棋,成功企业家罗仲荣,商界翘楚胡法光,曾担任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及免费幼儿园教育委员会主席的郑慕智,曾担任香港大学校长、现担任港科院创始院长的徐立之。

2017年6月30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香港回归以来第二十份授勋名单。获颁大紫荆勋章的共12人,包括现任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律政司司长袁国强,金融发展局主席史美伦,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李国章,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会主席罗范椒芬,行政会议成员叶国谦,贸易发展局主席罗康瑞,以及在教育及社会服务方面表现卓越的企业家郑家纯,商界翘楚及慈善家戴德丰,在推动香港航空业和贸易发展方面表现卓越的苏泽光,多年热心参与社会服务的企业家陈启宗。

2018年10月27日,香港特区政府在礼宾府举行2018年度勋衔颁授典礼,共有4人获颁大紫荆勋章,包括终审法院法官邓桢、长期担任公职及参与社区服务的张学明、商界翘楚及慈善家陈有庆,以及医学研究专家和教育家杨紫芝

21小时前

3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