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典故

遇上对的人 1个月前 已收到7个回答 举报

烈酒狂风 2星

共回答了61个问题采纳率:94.1% 评论

         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 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

        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

2小时前

39

深情久伴你 5星

共回答了56个问题 评论

《史记》上的故事,主人公为秦始皇,其时马踏飞燕的故事是这样的:秦始皇驾临义渠,看到有一只燕子飞翔,于是他下令让自己的骏马去追击燕子。骏马快速奔跑,直到燕子飞到了墙边才停了下来。但是,马却不顾主人的许多次催促,始终没有再次跃过那道墙。

秦始皇很不满意,下令将骏马斩首,命令铸下骑马踏飞燕之印,以示威严。这个典故中的“马踏飞燕”指的就是这个印章。

1小时前

4

你真好骗 2星

共回答了90个问题 评论

马踏燕飞"是中国古代典故之一,源自《史记》中的记载。这个典故的背景发生在秦朝时期,描述了秦始皇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在战乱之中跨越千山万水,带领大军平定乱世,最终建立了汉朝的壮举。

具体典故如下:刘邦少时在汉中时期,曾因患重病,躺在床上无法起身,但他听到外面传来敌军大将韩信进攻的消息。刘邦拼尽全力爬起,骑上马匹,忘记了病痛,连夜赶到前线,带领队伍奋勇作战,最终在燕飞(今陕西省安康市)大胜韩信,击败敌军。因此,后人形容刘邦跨越千山万水,骑马踏燕飞,意为他在战乱之中英勇坚韧,迅猛果断,最终获得胜利,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马踏燕飞"这个典故也被用于形容人在困境中奋勇向前,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的精神风貌。

22小时前

24

可笑旳青春 1星

共回答了187个问题 评论

1 是一个经典的中国古代传奇故事,流传至今,被广泛传颂。
2 故事讲述大将军韩信独得一匹足够敌军十匹的神驹,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让这匹神驹跃过一座矮墙,而在空中之际,他指挥士兵齐声呼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牵制了敌军,成功地将神驹驾驭飞过。
3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之一,故事中反映了中国人崇尚志向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也引申了“因小失大”的道理,是我们身为中国人应当了解和传承的经典。

18小时前

31

沉睡的傷痛 3星

共回答了307个问题 评论

《马踏飞燕》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一种常见装饰图案,以一匹飞马跨越在一只飞燕之上为主题。这个典故出自于汉代人物张衡所著的《西京赋》。

据传说,当时张衡被任命为西京的太史令,他在观察天象时发现,星辰的运行方式与地球相对而言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于是,他便开始了自己的天文研究,并最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浑天仪,将其呈献给了皇帝。

在其中一次观测中,张衡看到一只飞燕落在了牛背上,但却没有被甩掉。他想到,如果能够在桥梁和建筑物上加上这样的凸起造型,就可以增强它们的稳固性。随后,张衡就提出了“云梯”、“龙虬”、 “马踏飞燕”等构造方法,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因此,“马踏飞燕”的典故意义不仅在于它本身的美感,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建筑工程的高度重视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在后来的建筑艺术中,这种装饰图案被广泛地运用于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物上,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代表性元素。

13小时前

45

行星发光体 1星

共回答了173个问题 评论

典故源于中国战国时期,故事中讲述了齐国的良马“踏飞燕”的故事。相传,当时有一匹出色的战马名叫飞燕,它跑起来速度快、身手敏捷、力量强大。

有一次,齐国的大夫孙膑把飞燕和另一匹马放在一起,让它们自由奔跑,结果飞燕却被另一匹马踏死了。

孙膑就因此认为,一个人过于自信,不努力进取,就像飞燕那样,最终只会被别人踩在脚下。这个故事被广泛引用,成为警示人们不要过度自信,要不断努力进取的寓言。

7小时前

19

壮志豪情 4星

共回答了44个问题 评论

典故

1971年郭沫若陪同外宾访问兰州,在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见到了这件青铜奔马,被这件文物的艺术魅力所倾倒,说“他是这批文物中的宝中之宝!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就算是拿到世界上,都是第一流的艺术珍品。”

立刻为其命名马踏飞燕,虽然后来诸多研究表明那不是一只燕子,如尾巴形状是齐展的,并非开叉的燕尾,此作品是比喻马跑得很快,连猎鹰也赶不上的意思,故此有人提出铜雕作品应正名为马踏飞鹰而非马踏飞燕。但由于这个名称十分传神,被广泛地使用。

1973年这件文物被安排在英国和法国展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此后该文物巡展欧美14国,由于文物集巧妙的艺术构思与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准、且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因而被西方艺术家誉为“雕塑艺术的极顶之作”。

1983年12月,青铜奔马被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把多勋认为,“马超龙雀”在旅游行业中是规范定义,寓意着“中国旅游腾飞、跨越和超越发展之义,对中国旅游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还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寓意中国文化在当代全球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体量和位置。

简介

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东汉铜奔马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

“马踏飞燕”的形象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的识别标志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的主体形象,是国家一级文物。

1小时前

4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