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怎暖你心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皒旳掱冭尛 4星

共回答了425个问题采纳率:94.1% 评论

公元1402年,明成祖永乐皇帝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成立内阁制,这样,一个国事咨询机构正式建立了。

大明永乐帝虽有洪武帝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制就应运而生。

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的来源,由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遂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因此明代的君主专制比前代尤甚,助长了君主专制。

扩展资料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然而,虽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 。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

8小时前

33

丑名远扬 2星

共回答了61个问题 评论

明朝内阁设立是因为明成祖多次亲征,无法亲自处理国政,且国事繁多。因此募贤寸辅佐国事,帮助皇帝分担压力,是皇帝的一个咨询机构和秘书机构。

由于皇权和内阁制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当皇权高度集中时,内阁的权利和地位越高。内阁成为了明朝最高的政府机关,而皇帝又离不开内阁的协助和辅佐。两者在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达成共识的。但是这也形成了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有些地方要受到宦官的牵制,当时岀现了许多只手遮天的宦官。

除此之外内阁又有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很好地适应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

6小时前

43

朕王位 3星

共回答了307个问题 评论

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

内阁制: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的内阁在议会的基础上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首脑,组织内阁。内阁受议会监督,议会对内阁不信任时,可以倒阁。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元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是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与内阁制不同的有总统制和君主制。

3小时前

1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