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形成的历史是怎样的

随伱离去 1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飞叶飘雪 2星

共回答了254个问题采纳率:97.1% 评论

川剧的名称,始见于清末民初,当时叫川戏,后来统称川剧。这虽然只有八十多年,早在明代即有戏班在省内各地演出。川剧史家、艺术家们谈到川剧的源流沿革,还有追溯到晚唐“杂剧”、南宋“川杂剧”的,甚至有川剧高腔尚早于江西“弋阳腔”、清代蜀伶魏长生所唱秦腔系四川之“秦腔”种种不同的说法。足见川剧的历史,还是一个没有完全定论而尚待继续研究探讨的学术问题。

21小时前

45

和星星对话 2星

共回答了22个问题 评论

川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的时期,而后两汉的角抵百戏,为早期的川剧奠定了基础。战国名篇《宋玉对楚王问》中有“其为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所谓“下里巴人”,即是四川民间歌舞或者歌者舞者的代称。据《太平广记》及《稗史汇编》等文献记载,自蜀郡守李冰起,便有《斗牛》之戏。三国时期,更是出现了四川第一曲讽刺喜剧《忿争》,可谓川剧喜剧的鼻祖。 至唐五代时期,是川剧最为鼎盛之期,出现了“蜀技冠天下”的局面。这一时期常演的剧目有《刘辟责买》、《麦秀两岐》和《灌口神》等。并出现了中国戏曲史上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戏班,即《酉阳杂俎》中所载的干满川、白迦、叶硅、张美和张翱五人所组成的戏班。 从《斗牛》之戏到宋杂剧《酒色财气》,历时千有余年,它们是地地道道的“四川戏”,可以视为广义的川剧。而现代意义上的川剧,应该说是在宋元南戏、川杂剧、元杂剧基础上的产生于明代的“川戏”开始的。 至清代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和灯戏五种不同的声腔杂陈,晚清时期,便出现了五腔共和的新局面,使川剧面目为之一新,各类声腔的特色剧目和保留剧目开始形成。其后的川戏改良运动,成立了”戏曲改良公会”,集资兴建了“悦来茶园(今锦江剧场旧址)”、“蜀剧部”等演出场所。由此,川剧艺人自己组织的“三庆会”于1912年成立,也现了康子林,杨素兰,萧楷臣等一大批名角,精英多达三百余人。创作上也出现了赵熙的《情探》,黄吉安的《三尽忠》、《柴市节》等一大批名人名戏,流行剧目多达700余个。 20世纪以来,虽然也现了以刘怀叙为代表的“川剧创作家”们所创作的现代戏,但国家处于黑暗时期,川剧也开始衰落了;建国后,在党和新中国的扶持下,川剧又开始焕发艺术青春,重新进入自己的“黄金时代”。

19小时前

25

我卟难过 2星

共回答了224个问题 评论

明末清初,高腔、昆腔、胡琴腔、弹腔以及四川民间花灯戏经常同台演出, 渐渐互相借鉴、融合,逐渐改用四川方言演唱,形成统一的演唱风格,川剧由此 产生。当时叫“川戏”,后改称“川剧”。川剧的声腔也因此分为昆、高、胡、弹、灯五种,并各有特色。川剧的演唱 风格朴实优美,风趣自然,深受观众喜爱。川剧常用的伴奏乐器有小鼓、堂鼓、大傻、大钱、小锣、弦乐、唢呐等,由 小鼓统一指挥。川剧的行当分生、旦、净、末、丑、杂六大类,并有更细的划分。在长期的发展中,川剧以流行地区的不同而分为川西、资阳河、川北、川东 四大派别。在表演上,川剧脸谱的“变脸”有其独到之处,为其他的剧种所少见。 川剧的剧目十分丰富,传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 新中国成立后又编写了不少优秀的新剧目。

16小时前

40

看你媽個 2星

共回答了222个问题 评论

川剧起源于清朝初年。清初实行的大移民政策,大量湖、广、江、浙、陕、甘地区的外省人流人四川定居,这些外省人不仅带来了当地的生产技术、农作物种子,发展了四川的农业和手工业,而且还带来了当地的文化艺术,特别是把各地的地方戏曲艺术也带进了四川。这是川剧艺术的重要源流。 加之清朝对地方官实行地区回避制度,把大量外省籍官员调人四川当官。这些官员人川时为了能听到家乡的曲调,往往自带戏班人川。这些外来剧种逐步与四川本地的戏曲艺术相结合,采用川音、川方言演唱,至清朝末年独具特色的川剧五大声腔就这样形成了。传说川剧的昆、高、胡、弹四种外来腔调是分别从川西岷江、川南沱江(资阳河)、川东长江和川北嘉陵江等四条河道传人的,故有“四大流派”之说。 川剧艺术 的发展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已趋于成熟,据记载,当时四川各 地不仅广泛存在“借谋生计”的民间戏班,而且不少官府衙门自 养戏班,以供娱乐。不论官方民间,凡遇重大节日,或逢重大喜 事,都有雇觅戏班唱戏的习俗。“川剧”名称的出现大约是在清 同治时期。

12小时前

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