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鼓吹乐的三种形式

我为君颜笑 3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知己除于 4星

共回答了484个问题采纳率:90.1% 评论

以下是我的回答,汉代鼓吹乐的三种形式包括:黄门鼓吹、骑吹、横吹。
黄门鼓吹是一种由宫廷乐队演奏的鼓吹乐,主要用于宫廷庆典和祭祀活动。这种音乐形式在汉代最为流行,其特点是场面宏大,气氛热烈。
骑吹则是一种由骑手在马上演奏的鼓吹乐,主要在宫廷和贵族宴会上表演。这种音乐形式富有战斗气息,也具有娱乐性质。
横吹是一种由横笛和鼓等乐器演奏的鼓吹乐,主要用于军队和边疆地区的庆祝活动。这种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民间气息,其曲调粗犷奔放。
这三种形式的鼓吹乐在汉代广泛流行,成为当时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也为我们了解汉代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5小时前

12

喧哗于浮华 1星

共回答了179个问题 评论

吹,如埙 敲击,如编钟 弹,如古琴。

3小时前

3

還真會扯 1星

共回答了171个问题 评论

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传统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

其初常用鼓、角、箫(排箫)、笳等乐器 汉魏间的鼓吹乐按用途区分,一般有下列几种类: ①黄门鼓吹:由天子近侍掌握,主要列于殿廷,称为“食举乐”(宴席、饮膳时所用),亦称“长箫”。黄门鼓吹也用于天子专用的“卤簿”(仪仗)。《西京杂记》载:“汉大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有黄门前、后部鼓吹。”列殿廷与供卤簿,和后世鼓乐兼有坐乐、行乐颇为相同。②骑吹:用于卤簿,随行帝王、贵族等车驾,以用箫、笳、鼓等乐器在马上演奏而得名。③短箫铙歌:蔡邕指为军乐,主要用于社、庙、“恺乐”、“无会”、“郊祀”“校猎”等盛大活动。④横吹:用于随军演奏,朝廷常以其赐予边将。《乐府诗集》卷21解释鼓吹与横吹的区别:“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有箫、笳者为鼓吹……;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之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

1小时前

14

个人狂欢 3星

共回答了377个问题 评论

鼓吹乐”是个较笼统的名称,凡是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为主的演奏形式都可以如此命名。因此,可以将汉代的“鼓吹乐”根据乐队组织和用乐场合的不同分为几个类型:

“鼓吹”。《乐府诗集》云:“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这种形式在朝会、宴享,出行仪仗等场合演奏,也用来当作特殊恩赐表示对功臣等的亲善或安抚,汉武帝时就曾赐给南越七郡鼓吹乐。其中,用于天子宴乐、膳饮时的称“黄门鼓吹”,出行仪仗中由乐队骑在马上演奏的称“骑吹”;军队凯旋时乐手骑在马上用鼓、箫、笳、铙等演奏的称为“铙歌”或“短箫铙歌”。

“横吹”,又称“鼓角横吹”。《乐府诗集》云:“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北狄诸国,皆马上作乐,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其后分为二部,有箫笳者为鼓吹……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之军中,马上所奏者是也。”说明这种以鼓和角作为主奏乐器的军乐,是从早期的“鼓吹乐”中细化分离出来的。横吹的代表曲目,有乐府“协律都尉”李延年以西域乐曲《摩诃兜勒》为素材创作的《新声二十八解》。

“鼓吹乐”中所谓的“鼓吹”、“骑吹”、“短箫铙歌”、“横吹”等分支在演奏中应是比较接近的,其本质区别在于所适用的仪式不同,以及由此所致的乐队配置不同。正如《乐府诗集》所云:“然则黄门鼓吹、短箫铙歌与横吹曲,得通名鼓吹,但所用异尔。”《宋史•乐志》中也说:“鼓吹者……短箫铙歌序战伐之事,黄门鼓吹为享宴所用,又有骑吹二曲。说者谓列于殿庭者为鼓吹,从行者为骑吹。”同样的曲调,在不同场合中以不同方式演奏时可能被归于不同的类别,郑樵《通志•乐略一》中《汉短箫铙歌二十二曲题注》所说“亦曰鼓吹曲,按汉晋谓短箫铙歌,南北朝谓之鼓吹曲”正反映了这种情况。

另外,当时还有一种以鼓和排箫主奏、坐在鼓车(楼车)或游船(楼船)上表演的“鼓吹乐”,称为“箫鼓”。汉代的“鼓吹乐”以高亢嘹亮的北方音调、鲜明的节奏和粗犷有力的少数民族风格,带给中原地区的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得以风靡不衰。这种音乐在后世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虽然其应用主体仍是王公贵族之家,但在民间娱乐活动、迎神赛会等场合也广泛使用它。直至今天,民间的“吹打”等乐种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

23小时前

1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