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乡长怎么称呼

忿手以后 4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梦醒而终 2星

共回答了60个问题采纳率:99.1% 评论

里正

里正是中国春秋战国时的一里之长,明代改名里长。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一种基层官职,主要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

里正,读音为li zheng,又称里君、里尹、里宰、里有司等,最早春秋时,已有里正一职,负责掌管户口、赋役之事。

唐朝亦有里正一职,负责调查户口,课置农桑,检查非法,催纳赋税。依照唐代的村里的组织,以四户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每里置里正一人。

里正是古代乡里小吏,春秋时八十户为一里,以有治事才能者为里正。秦汉百家为里,里置里正,也称里典、里魁。晋和南朝改称里吏。北魏、北齐、隋、唐、宋皆置,仍称里正。

宋以里正、户长等督赋税;宋太宗淳化五年始令各县以一等户为里正,二等户为户长。金、元也设里正,明朝称里长。

里正一般由县司选勋官六品以下及白丁清平强干者充任,宋朝里正负责督催赋税,参与推排户等,编造五等丁产簿,故演变为乡役名。太宗淳化五年(994)规定差乡村第一等户轮充。仁宗至和二年(1055)废。神宗实行保甲法后,保正亦称里正。金、元亦为差役名目。

里正由富民出钱雇募强壮可信任者充当,每任一年。元朝分置乡、都二级。乡设里正,都设主首,负责催办差税和地方治安。有些地方,里正专管催办钱粮,主首供应杂事。里正、主首均在应役诸色人户中轮流差充,至明朝改为里长。

3小时前

15

举报回复 2星

共回答了95个问题 评论

乡长[xiāng cháng]

乡长,古时候指乡大夫,现多指行政所辖区乡的行政长官。中文名乡长拼音xīang zhǎng词义代指乡大夫出自《国语·齐语》

行政区划官员东方人物

解释词目:

乡长详细解释:

1. 周 代指乡大夫。

《国语·齐语》:“正月之朝,乡长复事。” 韦昭 注:“乡长,乡大夫也。”《墨子·尚同中》:“乡长,固乡之贤者也。举乡人以法乡长,夫乡何说而不治哉!”

2. 隋 唐 以后,乡长为农村基层行政人员。

《新唐书·刘义节传》:“ 隋 大业 末,﹝ 义节 ﹞补 晋阳 乡长。”《清史稿·食货志一》:“ 卓哩克图 、 冰图 二旗所招垦户,亦均编甲社,置乡长焉。” 方之 《乡长买笔》二:“乡长 徐文贵 的女人到会特别早。”

1小时前

11

熏一半的香 4星

共回答了450个问题 评论

从职责上看,省长古代应该叫巡抚,县长叫县令,乡长, 周叫乡大夫,秦叫,亭长。

22小时前

3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