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的习性

然一笑 3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走神的情 4星

共回答了456个问题采纳率:96.1% 评论

鲈鱼喜栖息于沙质或沙泥质,混浊度低且有水生植物分布的静水环境,如湖泊、水库的浅水区(1到3米水深)、沼泽地带的小溪、河流的滞水区、池塘等,尤喜群栖于清澈的缓流水中。一般活动于中下水层,常藏身于水下岩石或植物丛中。

5小时前

29

夢淒涼 3星

共回答了358个问题 评论

答鲈鱼的习性是一种冷温性海淡水洄游性鱼类,在淡水中生长育肥,生活于清澈河水的底层,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特点,以小鱼小虾为食,注意每年的十一月份,鲈鱼会开始向河口洄游,此外鲈鱼的品种丰富,在我国沿海地区均有分布,其中黄海、渤海的数量最多。鲈鱼并不是单一的指一种鱼类,其实有许多种鱼类都可被称为鲈鱼,鲈鱼,又叫花鲈。

3小时前

49

無力哀嘆 3星

共回答了309个问题 评论

鲈鱼习性是浅滩产卵。

1-5月为产卵期,卵约5天就可孵化。此时雄鱼的尾部变成红色,保护卵及照顾刚刚孵化的幼鱼是雄鱼的责任。

1小时前

17

瞳孔藏忧伤 1星

共回答了184个问题 评论

是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鲈鱼是一种冷温性海淡水洄游性鱼类,在淡水中生长育肥

分布于北海道、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朝鲜到雷州半岛以西。在黄海流域仅见于济南以东黄河下游,沿长江曾见于江西省九江。

23小时前

7

倍儿坚强 2星

共回答了92个问题 评论

淡水鲈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攻击性强,胃口大,成鱼主要捕食小鱼小虾为生,虽然比起其他海里的兄弟较为温顺,但是也是江河一霸,对运动的物体极其敏感,喜欢主动追击和扑食。

18小时前

45

十里一阵风 1星

共回答了155个问题 评论

      在自然环境中,喜栖息于沙质或沙泥质,混浊度低且有水生植物分布的静水环境, 如湖泊、水库 的浅水区、沼泽地带的小溪、河流的滞水区、池塘等,尤喜群栖于清澈的缓流水中。一般活动于中下水层,常藏身于水下岩石或植物丛中。

      不耐低温,在水温1~36℃范围内均能生存,10℃以上开始摄食,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水溶氧量要求每升在1.5毫克以上,比鳜鱼耐低氧能力强。

      有占地习性,活动范围较小。性情较驯,不喜跳跃,易受惊吓。幼鱼爱集群活动,成鱼分散。

      以肉食性为主,掠食性强,摄食量大,成鱼常单独觅食,喜捕食小鱼虾。

       当水质良好、水温25℃以上时,幼鱼摄食量可达总体重的50%,成鱼达20%。

       食物种类依鱼体大小而异。孵化后一个月内的鱼苗主要摄食轮虫和小型甲壳动物。当全长达5-6厘米时,大量摄食水生昆虫和鱼苗。全长达10厘米以上时,常以其他小鱼作主食。当饲料不足时,常出现自相残杀现象。

       在适宜环境下,摄食极为旺盛。冬季和产卵期摄食量减少。当水温过低,池水过于混浊或水面风浪较大时,常会停止摄食。

12小时前

19

放旳沈淪 3星

共回答了37个问题 评论

1、外貌体态:冷温性海淡水洄游鱼类,体小型,体长约100mm。

2、生存环境:在淡水中生长肥育,栖息于清澈流水的底层,日间潜伏,夜晚活动,捕食虾类和小鱼,一年即达性成熟。

2、繁殖习性:鲈鱼洄游开始时,性腺尚未成熟,洄游入海而逐渐成熟。降海洄游时雄鱼较早,雌鱼稍晚。一般雄鱼先到产卵场,钻入牡蛎堆成的洞穴中,等待雌鱼前来产卵。产卵后雌鱼离去;雄鱼具有护卵习性,留守洞穴保护卵块,常用胸鳍拂水,供卵子得到充分氧气,繁殖期间不摄食。经过降海和繁殖以后的鱼非常瘦弱,繁殖后会移向沿海近处索饵。

5小时前

18

无爱绝无伤 3星

共回答了309个问题 评论

鲈鱼生活在浅海河口,适盐广,幼苗在22‰左右盐度的海水中孵出,再溯河而上到咸淡水交汇的河口生活,并可进入淡水水域觅食生长,但成鱼多数在咸淡水中栖息。鲈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食量大,一次摄食量可达体重的5%—12%,捕食强度在春夏季节最强烈

23小时前

14

牵扯住爱情 4星

共回答了458个问题 评论

鲈鱼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攻击性很强,食量很大。鲈鱼一般都是集群觅食,主要以小鱼和小虾为食。鲈鱼对运动的物体非常敏感,喜欢追击扑食泥鳅、白条、小虾、鲫鱼等,春季和秋季是鲈鱼的摄食旺季。

14小时前

3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