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背景资料

你哥最拽 2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逃逆過去 4星

共回答了485个问题采纳率:97.1% 评论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诗人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22小时前

18

陌北小百菡 3星

共回答了324个问题 评论

沁园春 · 雪的背景资料如下:

该词的创作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另一说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21小时前

22

夜里很冷 4星

共回答了402个问题 评论

《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

1936年2月6日,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这支百人队伍来到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当晚,天降一场大雪,延迟了红军东渡黄河的计划。第二天早上,毛泽东踏着积雪来到了黄河岸边。眼前冰川如雕、雪景绝美、山川如画,壮丽秀美的山河把他这个南方人惊呆了。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在他胸中激荡,诗潮翻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瞬间,毛泽东豪放、激荡地填下了千古名篇《沁园春·雪》。

18小时前

42

到微笑 2星

共回答了266个问题 评论

《沁园春·雪》的历史背景是: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作者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作者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作者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4小时前

38

无力在爱你 3星

共回答了369个问题 评论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1]。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创作背景

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9小时前

2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