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鹭资料

髙山流氺 1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普通人而已 3星

共回答了381个问题采纳率:90.1% 评论

朱鹭【生卒】:1553—1632

明苏州府吴县人,初名家栋,字白民,号西空老人。画竹师法文、梅两家,韵致洒落。工古文词,博学闳览。尤邃于《易》。著有《建文书法拟》、《名山游草》。

12小时前

17

面向微笑 2星

共回答了210个问题 评论

朱鹭 (1553年—1632年),初名家栋,字白民,别号西空老人、西安居士、青浮子、一念禅、髯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活跃于嘉靖至崇祯年间,擅画竹石,书法兼工。代表作品有《兰竹石》等。[1]

本名:朱家栋

别名:朱鹭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吴县(今江苏苏州)

朱鹭:又称朱鹮。涉禽类,体形如鹤,而羽色淡红,嘴与脚亦呈淡红色。乐曲名。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

11小时前

11

小孩勿视 2星

共回答了68个问题 评论

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又名红鹤、朱鹭。[11][1]朱鹮全身长约79厘米,体重约1.8千克。朱鹮雌雄鸟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头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嘴细长而末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9]

朱鹮曾经分布在中国东部、朝鲜及日本;如今朱鹮繁殖于陕西南部秦岭南坡(洋县),野外仅有百余只鸟幸存。

8小时前

34

心傷了 4星

共回答了476个问题 评论

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

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40天离巢,性成熟为3岁,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唯一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只(2008年)。

4小时前

8

天赐的宝贝 1星

共回答了127个问题 评论

朱鹭体重:雄性:1700-1885g;雌性:1465g。朱鹭体长:雄性:783-790毫米;雌性:679毫米。朱鹭其它外形特征:嘴峰:雄性:182-183毫米;雌性:137-150毫米,翅:雄性:380-450毫米;雌性:375-380毫米,尾:雄性:180-188毫米,雌性:16-165毫米,跗蹠:雄性:85-90毫米;雌性:75-77毫米。

扩展资料朱鹭习性:性较孤僻而沉静,除起飞时鸣叫外,一般活动时不鸣叫。常单独或成对或呈小群活动,极少与别的鸟合群。行动时步履迟缓,飞行时两翅鼓动亦较慢,头、颈向前伸直、两脚伸向后,但不突出于尾外。白天活动觅食,晚上栖于高大树上。主要以小鱼、泥鳅、蚯蚓、甲虫、半翅目昆虫、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在地上觅食时常慢步轻脚行走,两眼搜觅前面地上,发现食物,立刻用嘴啄食。在浅水处或泥中觅食时主要靠将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泥土和水中探觅食物。

21小时前

14

種猶豫的痛 2星

共回答了215个问题 评论

朱鹭 (1553年—1632年),初名家栋,字白民,别号西空老人、西安居士、青浮子、一念禅、髯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活跃于嘉靖至崇祯年间,擅画竹石,书法兼工。

代表作品有《兰竹石》等。艺术门类朱鹭工古文词,尤邃于《易经》,同时书画兼工,尤善写竹,深得文同、吴镇之旨趣,用笔潇洒,疏密有致,浓淡相间,笔到意随,韵致洒落。生平喜游名山,登华山乐而忘返,结茅于莲花峰。操行高洁,靠写竹刻印卖以自给,人以高士目之。生平经历朱家栋出生于1553年。

于1632年逝世。作品集朱鹭著有《颂天胪笔》、《名山游草》等。画作主要有:于天启六年(1626年)所作的《竹石图》轴,自题七绝一首,款署:“天启丙寅秋暮,写寄清甫社老盟兄,西空居士朱鹭。”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竹石图》卷,款署“髯道人戏笔”,幅后有徐宗浩题记,藏故宫博物院;《雪竹图》轴藏南京博物院;《翠绿千重图》卷藏。

15小时前

4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