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书生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放你南飞 3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盼你热吻 1星

共回答了152个问题采纳率:97.1% 评论

牛角书生是指拿着牛角勾自学成才的人,是一个成语形象。
相传唐朝时期,有一个农家子弟用牛角勾替代笔墨,在村边石壁上刻写文字,每日勤奋苦学,终于成为一名学有专长的书生,成为一代传奇。
后来,“牛角书生”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比喻自学成才的人的成语。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毅力、努力和热爱,就可以在困苦中发掘自己的潜能,自学成才,实现人生价值。

8小时前

26

充满期待 1星

共回答了118个问题 评论

您好,牛角书生是指一个读书人,因为古时候书籍很少,一些贫穷读书人只能用牛角制成的书板来写字学习。牛角书生也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贫穷但却勤奋好学的年轻人。

牛角书生的故事源于南朝梁朝时期,一个叫陆机的贫穷书生。他父亲早逝,家境贫困,但他对读书十分热爱。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一只死去的牛角,就想到可以将它制成书板,用来学习。于是,他就用自己的钱买了一些纸墨,开始用牛角书板学习。

陆机勤奋好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勤奋好学、不屈不挠的榜样。

6小时前

50

旭粑粑 3星

共回答了363个问题 评论

释义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出处】

《新唐书·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解释:李密用蒲草作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读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

【近义词】

牛角挂书

【反义词】

【用法】

作宾语;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成语故事】

隋唐时期,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字玄邃, 小字法主,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市)。隋末唐初的群雄之一。西魏名将李弼的曾孙。

李密的曾祖为西魏八柱国之一、司徒李弼,赐姓徒何氏,北周太师、魏国公。祖父李耀(西魏名将李弼之子),为北周太保、邢国公。父亲李宽,隋朝上柱国,封蒲山郡公。

李密擅长谋划,年轻时候的李密文武双全,志向远大,常常以救世济民为己任。开皇中,袭爵蒲山公。于是散发家产,救济亲朋好友,收养门客,礼遇贤才,从不吝惜资财。后又折兵读书,尤其喜好兵书,常能背诵。当时有个文学宗师名叫包恺。包恺是隋东海(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字和乐。从兄包愉受五经。又从王仲通受《史记》、《汉书》。大业中,为国子助教。当时《汉书》学者以他和萧该为宗匠,聚徒教授,门人数千。

李密早就听说过包恺的才能,一直想向他请教。但是包恺一般是携众弟子云游四方,到处进行讲学,行踪很少有人知道。有一次,李密听说包恺来到了缑山,就在他家有数百里的地方。于是李密连忙收拾好行装,没有马匹,他便找来一只牛,骑着牛往缑山赶,为了不耽误读书,于是李密就在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一边骑牛一边读书。

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呵!”少年书生回过头来,一见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

杨素又问他读的什么,李密回答说《项羽传》。杨素对他感到惊异,跟他谈得非常愉快。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等人说“:我看李密的学识气度,你们都赶不上。”杨玄感遂与李密倾心相交。一老一少在路边上交谈起来,李密谈吐不俗,杨素深深感到他不同寻常。果然,李密后来成了隋末农民起义队伍瓦岗军的首领。

后来人们用“牛角书生”或者“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的刻苦。

【造句举例】

大家一直以为他只是个牛角书生,想不到篮球居然也打得这么好,还代表校队获得了全市高中篮球比赛的第二名。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牛角书生只是发生在古代,现代社会科技如此发达,掌握一专多能才会不被社会淘汰。

3小时前

49

黑米格格 1星

共回答了198个问题 评论

牛角书生是一个成语典故,是用来形容读书十分用功勤奋的人。

这个成语典故出自《新唐书·李密传》,原文是“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21小时前

4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