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李存勖灭亡原因

陪你走余生 3年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景小煙 3星

共回答了390个问题采纳率:93.2% 评论

李存勖此人,长于军事而短于治国。毕竟,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之。且看此人为后世称道之所在:北却契丹,破幽州灭燕国刘仁恭刘守光;南边灭掉后梁,可谓报了自己父亲李克用的大仇,因为据记载,李克用在临死前曾经嘱咐李存勖灭燕,攻打契丹,灭梁。由是,李存勖为了完成他父亲的遗志,也为了取得中原的统治权,于是乎南征北讨,把一众境内叛乱,境外势力都收拾的服服帖帖。但是,北方统一了,那就该建设,而李存勖却并不会搞建设。

在战乱基本结束后,他开始无休止地敛财,五代十国,老百姓日子本身就就不好过,作为皇帝他却不知体恤百姓,而是继续剥削民众,如此一来,天下难以归心;再者,李存勖猜忌功臣,比如后来的明宗李嗣源,是灭后梁的第一功臣,但却遭到了李存勖的猜忌,派人制约监视他;最重要的是,他宠幸伶人,不问政事,且放任皇后干预朝政。

这每一条都是为君者之大忌,而军人皇帝李存勖每一条都犯了,自然,他的江山不会长远,因为无论是朝臣还是百姓,都与他产生了巨大的利益冲突,果然,其最后死在伶人手里。所以,李存勖他认为凭借武力就可以完成自己统一天下的大业,这显然是错的,为政者,首先要能够团结好自己的下属,使之百分之百执行自己之决策;再者要为民众考虑,而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大量损害民众的利益。

16小时前

34

鱄屬緈諨 2星

共回答了265个问题 评论

祖上欧阳修对此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李存勖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沉溺于一群优伶当中,荒废正事。

有点文艺爱好其实无伤大雅,但是李存勖毕竟是一国之主,要处理的军国大事繁杂,如果在一个单一而闭塞的朋友圈里转悠,自然会导致其他重要的信息流失,从而忽视那些近在左右的危险,“祸患常积于忽微”,日积月累,哪怕智勇超群的人也会陷入困境,最后失败,“智勇多困于所溺”,不曾想部下叛乱,结果伶人们一哄而散,李存勖力战而死。

14小时前

22

霸占學前斑 3星

共回答了316个问题 评论

先简单说一下李存勖身亡的经过。

926年二月,魏州士兵皇甫晖在邺都叛乱。一开始,李存勖派去的李绍荣征讨失败,李存勖只好启用老将李嗣源前往讨伐。李嗣源率军刚到魏州城下,部下就发动兵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帝。

李存勖听闻讨伐军有变,亲自率军赶赴汴梁,希望守住这个重镇,但为时已晚。途中就听说李嗣源已入汴梁,李存勖随即仓皇回逃,一路上大半士卒逃散。刚抵洛阳,从马直指挥使 郭从谦也率部哗变,与京城驻军展开混战。李存勖混战中,中箭身亡。

1、骄矜荒淫,穷奢极欲。

唐庄宗曾命令宦官、伶人到全国各地选择美女充实后宫。一次掠走青年妇女3000人,连魏州军营兵士的家属也难以幸免。唐庄宗还在洛阳宫中修建避暑宫殿,每天上万人施工,耗费巨大。

骄矜荒淫

2、宦官、伶人、皇后等乱政败国。

唐庄宗不亲政事,纵容宦官、伶人、刘皇后等掌握朝中大权。朝中乌烟瘴气。

3、诛杀将相大臣。

平定前蜀以后,李存勖杀死重臣郭崇韬。不仅如此,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平蜀前锋大将康延孝、保大节度使李存义都受到郭崇韬的牵连而被杀。后唐朝野惊骇,人人自危。

4、贪贿成风,民不聊生。

唐庄宗、刘皇后、宦官、伶人等大肆接受梁朝降将的贿赂

比如,梁朝降将袁象先 行贿数十万,继续充当节度使。926年正月,镇州百姓冻死千人。同年,黄河长江发大水,流民饿死数万人。

贪贿成风

为什么李存勖会杀掉郭崇韬呢?

一是因为蜀地比较闭塞,有自成一国的优势。

晚唐时期,东川,西川就不听中央号令,内战频发。最终王建整合各方力量,建立了前蜀。

所以对于伐蜀成功以后的安排,朝廷也是很谨慎。对于统兵大将不得不防。

高危职业

二是灭蜀大将也是一个高危职业。

比如,魏国灭掉蜀国以后,大将邓艾不也被冤杀了吗。天高皇帝远,边关的大将和中央的朝廷沟通起来很费劲。这其中难免会出现误会,难免会被小人挑唆。所以杀掉郭崇韬并不能佐证李存勖就是一个滥杀功臣的君主。

这其实很好反驳。对于刚刚经历了战乱的新朝而言,老百姓的日子肯定是越来越好的。毕竟以前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现在战争结束了,国家的财政压力也没那么大了。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口粮。

而且,后唐也不是灭于农民起义军。仅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李存勖的享乐生活并不是自身灭亡的主因。

要分析李存勖灭亡的原因,我们得看看后唐立国后面临的政治局面。

参考《论后唐庄宗明宗嬗代事》一文,李存勖称帝的四年共150人次充任节度使:

由后梁降将担任的达68人次,占总人次比例的45%。

河北幽州、沧州、镇州将领担任节度使达15人次,占比10%。

李存勖之弟、之子及姻亲27人次,李存勖亲信21人次,占比32%

跟随李存勖的武将集团仅有18人次出任过节度使,占比仅12%。

总体来讲,在庄宗一朝的节度使选任中,跟随他长年征战的武将集团人员所占比例极低。大部分职位都是其亲人亲信,后梁降将占据。

对于武将而言,奋力拼杀的目的就是为了混得一个节度使的职位。最终却发现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上升路径给切断了,这无疑让武将们大为心寒。

李存勖自身是武将,知道手底下那群武将的厉害,也知道手下那帮武将的心思。但是自己作为开国君主,作为一个皇帝。为了让自己的统治更加的长远,势必要采取一些措施维护自己的利益,势必会牺牲武将们的利益。

下面就说说李存勖为了加强统治采取的两个措施:

让宦官监军

皇帝对于武将的不信任古已有之。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任命监军是皇帝们的例行做法。李存勖重新启用宦官监军无疑是借鉴了晚唐皇帝的做法。他这么做无可厚非,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这么做。后期的明朝也这么做。统兵将领对于身边多了一个皇帝的耳目,肯定是不乐意的,但是又不得不接受。所以不能说宦官监军让李存勖走向了灭亡。

宦官监军

让亲人、亲信、伶人出任地方官

前面我们提到,作为从河东发展起来的政权,新建立的后唐统治根基并不稳固。地域虽然辽阔了,但是新征服的河北,河南地区的节度使大部分不是自己人。如果你是皇帝,你是让自己的儿子,亲信出任地方节度使放心,还是让武将出任节度使让人放心呢?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亲信、伶人这些其实都是为了打压跟随自己的武将集团,稳固李存勖的统治而采取的措施。兔死狗烹,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懂。跟随自己打天下的武将在战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新朝成立以后,这些武将们就成了心腹大患。稍有不慎自己的天下就会被推翻。应该说,李存勖恰好就是没有安抚好这批将领,最终导致了自身的灭亡。

11小时前

5

落花无情 2星

共回答了256个问题 评论

李存勖在作晋王时,在内政方面也有政绩,他举贤任能,整治吏治,减轻税赋,使百姓得到短暂的休养生息,他还为百姓伸冤,抚恤孤儿老人,李存勖所治理的地区已经初具盛唐之风。

  然而,所有的一切在随着他建立后唐后都改变了,他建立不世之勋之后,李存勖却开始做作,忘记了李世民“君为轻,民为本”的道理,他本人嗜好看戏和演戏,学起了唐玄宗痴迷于戏曲中,甚至喜欢与一众伶人同台做戏,另有一个艺名为“李天下”。

  另外由于他本人后期常与伶人为伍,所以对伶人极其宠信,甚至于将没有管理治理经验的伶人派遣为官员。混乱之政,尤始于此。之后虽然后唐军事实力仍然强大,但庄宗渐渐失去了对军队和朝政的完全掌控。终于在一次平叛的过程中,平叛军与叛逆军汇合,并拥戴李存勖的义兄李嗣源为帝,攻入都城并推翻了李存勖的统治。李存勖也在帅兵顽抗的过程中,中箭而亡。

7小时前

10

太固执 3星

共回答了33个问题 评论

后唐庄宗李存既是一代枭雄,又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于五代纷扰之时,以雄霸夺得天下,但不能守住天下。在位三年,在施政上没有任何建树,相反,犯下许多致命的错误,重蹈了被其灭亡的后梁和蜀国的覆辙,以致政权旋得旋失。史书说,李存的骤胜骤败,“足为万世之炯戒”。

史家们就他的失败原因进行了探讨,李存的错误有:骤胜之后骄傲自满,贪图安逸;忘记昔日南征北战之艰辛,沉溺于女色和打猎;宠信伶人,导致伶人干政;没有管好自己的妻子,导致皇后专权;军队待遇过差,导致三军愤怒;大肆搜括,导致百姓穷困;无故诛杀大臣,导致人人自危,万马齐暗。李存所犯错误都是致命的,只要犯下其中的一条,便没有不灭亡的;而他条条都犯了,哪有不败亡的呢?短短三年间犯下这么多错误,称得上是一位骄奢淫逸的皇帝了。

2小时前

26

抔淰過厾 2星

共回答了257个问题 评论

李存勖之所以在称帝后迅速走向败亡,是因为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不得法,采取了过激手段,最终惹得众叛亲离。在缺乏嫡系力量的情况下,李存勖贸然行动,又让宦官、伶官等参与政治,使后唐迅速陷入混乱。

李存勖迅速失败的原因,传统观点认为是他平定中原之后,不思进取,宠信伶人,典型的昏君做派。但这是传统史学的道德史观,把历史得失主要归于道德品质,虽也有道理,但不够全面。

事实上,李存勖攻灭后梁之后,后唐王朝中的各种矛盾都潜藏在强大的表象之下,而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只是矛盾的其中一部分。

一、李存勖角色转换的失误

自从称帝后,李存勖明白他需要进行角色转换,从军事统帅转变为政治领袖。如此一来,李存勖便要着手开展历代皇帝所努力办成的事:中央集权。

这就能理解为何李存勖称帝前后判若两人了。若是军事统帅,需要充分发挥麾下将领的能动性,不可过分集权,更不能弄僵了和将领的关系,这点李存勖在当晋王时做得很好。但如何当皇帝,李存勖真的不清楚。

二、宠信伶人,以内制外

前头说了,李存勖不信任武将,但他必须再找出一批新人来排挤老人,这时伶人们就入了他的法眼。

和凶悍的武将比起来,伶人们当然可爱多了(我们或许不能认可,但李存勖是这么想的)。伶人和他关系亲密,是他信得过的人,因此,李存勖不但宠着他们,还委以重任,任由他们打压功臣。

24小时前

37

萌孩纸 2星

共回答了249个问题 评论

天成元年(926年),李存勖死于兴教门之变,庙号庄宗,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他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他曾吓得乱世枭雄朱温胆战心惊,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他称王称霸,灭亡了不少割据军阀,甚至一度击溃契丹,威震天下。就在他着手统一的最后阶段,却死于一场困扰了几百年的难题。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宦官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是年三月,李嗣源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京,准备自立为帝。李存勖得讯忙拿出内府的金帛赏给洛阳的将士,逼他们开赴汴水。

军到中牟县,听说李嗣源已进入汴京。李存勖知道大势已去急返洛阳,路上兵士逃走一半。回到洛阳后,他试图抵抗李嗣源的进攻。

四月,李嗣源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进汜水关,李存勖决定自己率军去扼守。丁亥日,军队按照他的命令在洛阳城外等候出发,李存勖正用早餐。这时,被提升为直御(亲军)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趁军队都调到城外候命之机发动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在混乱中射死了带领侍卫抵抗的李存勖。李嗣源攻入洛阳,派人从灰烬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李嗣源自己又当上了皇帝。

17小时前

40

寜缺無滥 3星

共回答了33个问题 评论

后唐

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封建王朝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建立前晋,从此割据河东。 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 909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晋王位。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南安阳)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

清泰二年(935年)末帝派遣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驻屯在代州,牵制并监视石敬瑭。清泰三年(936年)末帝又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企图以此消弱石敬瑭兵权。石敬瑭拒绝调任。于是,石敬瑭叛变,同时石敬瑭还上表指责李从珂即位非法,应立即将皇位让给许王。末帝大怒,撕毁奏表,削其官爵。

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末帝任命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都招讨使,杨光远为副使,率大军讨伐石敬瑭。唐军包围了太原,筑长围以围困晋阳。石敬瑭遣使向契丹求救,表示愿意割地称臣。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亲率五万兵马增援石敬瑭,唐军与辽晋联军大战于团柏谷,唐军大败,死伤万余人。随后,石敬瑭与契丹军得以顺利南下进逼京师洛阳。途中先锋指挥使安审信、振武守将安重荣、彰圣指挥使张万迪等将纷纷归降石敬瑭,后唐统治岌岌可危,处于即将全面崩溃的前夕。

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末帝见大势已去,带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太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

9小时前

4

月的钟表盘 1星

共回答了122个问题 评论

宠信伶人,残害忠臣!一开始很好,灭后梁,打下一片江山,后期好唱戏,自称李天下,戏子当官,忠臣无功,终丧失天下!

1小时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