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学龄前儿童

赫赫有名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涐丑涐戴花 3星

共回答了341个问题采纳率:90.2% 评论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时语言、动作、以及生活习惯等都是在此时形成。对学龄前儿童教育需要从其心理和智力发育特点出发,培养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全面发展。

进行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意义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学龄的儿童。在交通法的释义里有过这个概念,但没有明确的法律明文规定。我国一般确定为3-6岁(上小学前)叫学龄前,上小学后叫学龄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看似懵懂,但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人的许多基本能力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如口头语言、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因此,千万不要忽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四个方面

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包括体、智、德、美四个方面。

1、体育:是早期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登等。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有保健护理、保育营养还不够,还必须开展一定的体育活动,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儿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种脏器得到锻炼,提高适应能力和各种功能。

2、智育:早期进行智力教育重要的是把开发儿童的智力作为重点,即发展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学龄前期的智力教育,是为今后的教育打基础的,错过这个时期,以后再学习就十分困难了,甚至无法补偿,比如口语就是如此。一个人如果在学龄前期没有练习说话的机会,待到成人后即使花费很大的精力,也达不到正常人的口语水平。

家长要从培养儿童智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几方面做准备,而不能以识多少字,学了几册算术作为儿童智力高低的标准。

3、德育:是指对儿童的品德教育。学龄前儿童对事物认识水平比较低,许多抽象的道理还不能理解,只能够了解比较直接的、简单的是非标准,并且能够培养一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为习惯,如礼貌、善良、诚实等。儿童的模仿性强,会不知不觉地收到社会的影响,如不主动地进行教育,儿童则会有样学样。

品德教育要靠成人细致地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儿童的全部生活中去,绝不是仅靠说教、讲大道理所能奏效的。

4、美育:是指对儿童的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体验生活中的美、并教给他们初步的技能技巧,来表现出自己美的感受,甚至进行某些创造。艺术形式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大都用声音、色彩或动作姿态来描绘,这正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的行为、语言对培养儿童的美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和家庭环境的美化、成人的举止、行为、服饰都很重要。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方法

1、感知觉的培养:经常带孩子观赏大自然的风光,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及开阔他们的眼界,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摸﹑多闻以促进其各种感知觉功能的发展。

2、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游戏﹑实物﹑儿歌﹑识字卡等,教小儿说话,背诵简单的儿歌及复述简单的故事,注意正确的发音,培养孩子辨音能力,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并让孩子懂得词义。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物向孩子提问,如外出时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等,并要求孩子回答。

3、观察力的培养:可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游戏﹑泥塑﹑图片﹑幻灯及各种实物等活动,多到户外活动,并引导他们观察自然景色及其变化,练习儿童观察能力。引导孩子观察每件日用口的用途(基本及多种用途)等。同时要培养儿童观察地随意性﹑组织性及顺序性。

4、记忆力的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记忆是形象记忆,年龄愈小,图片﹑实物﹑图画等在保持和再现所起的作用愈大,可以通过观察图像﹑实物等让孩子讲出所见的事物,通过讲故事后让他们复述等来培养其记忆力。要培养孩子的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及记忆的持久性与正确性。

5、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前期儿童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时要注意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如讲 “动物“这个概念时,要联系孩子在动物园所见到的各种动物,说出这些动物各自特征及它们的共同点,使孩子真正懂得什么是动物。

6、想象力的培养: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小儿安排一些富于想象力的思维能力的活动,如做游戏﹑玩魔方等,使其在活动中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其想象力及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孩子多提问,让孩子预想事情的结果等。

7、创造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游戏﹑手工﹑绘画﹑编故事等培养其创造力,让孩子多参加实践操作如参加小制作﹑泥塑等,使儿童看到自己的成果,体会到乐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11小时前

27

那狗真假 2星

共回答了274个问题 评论

如何教育学龄前儿童

1、饭桌礼仪。当宝宝知道争夺你喂他辅食的勺子时就要让他自己练习吃饭。开始可以是大人先喂的差不多饱的时候把勺子给宝宝自己吃,不要嫌弃饭弄得哪儿都是。因为弄得哪都是的时间也就几个月,而因为怕弄脏不给孩子自己吃非要大人喂饭的情况一坚持却要好几年,至少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该着急不会自己吃饭了。另外吃饭前一定记得从几个月吃辅食起就带围嘴,如果开始不带后面想带孩子不一定能适应了。摔碗扣饭会发生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不可以但不要总强调。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或吃饭慢那么记得到时间不管吃不吃都要把碗筷收走,渐渐的这些毛病都没有了。最主要的是家长一定不要在饭前给孩子吃零食从小培养和坚持。家长没原则总妥协孩子定会得寸进尺。

2、自主入睡觉。还是从小培养,给孩子一个暗示,比如拉上窗帘就是要睡觉了。比如放一段固定的睡前音乐等,从小培养,只是在孩子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你每天固定时间固定的做一件事孩子自然习惯,无需太刻意只要坚持就好。

3、专注力培养。孩子小时候玩具不易过多,太多的玩具反而培养不出专注力好的孩子。孩子在认真玩的时候认真看书的时候大人应该避免有大的响声或和孩子说话打断他。

4、情感培养。多和孩子玩耍交流,多给孩子讲些绘本故事。

5、自理能力培养。大人应在排除危险性的情况下平时适当的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刷牙洗脸倒垃圾扔垃圾等。即便他们做的不好也要多鼓励。玩具收纳很重要。一定从小培养,待孩子能听懂指令时就尝试让他自己收纳好玩具。这个很重要,至少今后他的房间再乱也不用家长发愁收拾了,只要他会收拾好随便他摆弄。

6、人际交往能力。这个平时多带出去玩,多多鼓励孩子主动和其他小朋友玩。带孩子多出去走走绝对有利于孩子的性格发展,至少见的人多了不怕人也敢于交谈。小孩子之间不懂交流推推搡搡都很正常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告诉孩子不要随便打人推人等。如果孩子被打被推也不要一上来就跟孩子说别的小朋友推你打你不对他很坏等此类话,要知道大人这么说了孩子很可能会觉得很多人都是不友好的慢慢的排斥甚至不敢与和别人主动交流。不要给孩子太多的不好的心里暗示。如果遇到打人的小朋友可以告诉孩子那个小朋友不是故意的可能不小心碰到你了,我们可以去另外一边玩等话引开孩子。不要让孩子纠结在刚才被打的问题上,也不要让孩子恐惧于与人相处。

其实孩子真的是一张白纸,你怎么养他们就怎么长!大人受点累小时候多坚持坚持孩子受益终身。你要非要说怎么教育那我觉得就是要坚持住该坚持的原则不妥协,错了一定要惩罚不一定打我觉得罚站不错。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要随便答应!否则你在孩子心里一点信任感都没有你说的话他们还怎么听?或者他们说的话也可以不用信了。

9小时前

6

莪們佷嬡 2星

共回答了77个问题 评论

因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误导,好多家长早早的给孩子报上了幼小衔接班,的确,在刚上一年级,或者说是一年级上半学期,家长不用下功夫辅导作业孩子也能学的很好,家长以为见效果了。

可隐藏的一些弊端又怎能引起家长的注意?由于是学过的知识,孩子便不会认真听课,上课习惯养不好,以后再获取新知识就很困难了。这就是很多孩子一二年级学习很好,到了三年级成绩下滑的原因。

一、学龄前的儿童应该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穿衣吃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愿意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愿意与别人交流和分享,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亲子阅读,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提高需要表达能力。

四、多动手动脑,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激发求知欲!

总之,对于知识的获取上,家长不要着急,孩子到了一二年级该学的差不多都会掌握,而如果一再逼迫孩子干自己不喜欢的事,那失去的可是孩子本该拥有的快乐的童年!

6小时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