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名号

男子傲 1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鎭鈊鎭鑀 3星

共回答了318个问题采纳率:98.2% 评论

答:武曌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并州文水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与高宗并称“二圣”,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武则天(后自名武曌)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隋朝皇室,父亲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武则天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一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还有洛阳说。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史书称武顺为其姐,《武顺墓志》称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17小时前

43

吝啬的小鬼 2星

共回答了78个问题 评论

武则天年十四岁时,太宗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召她入宫,封为才人。

等到太宗去世,就做了尼姑,住在感业寺。

大帝高宗在寺中见到她,再次召入宫中,封她为昭仪。

当时王皇后、妃子萧良娣经常与武昭仪争宠,互相说坏话,高宗都不听,晋封武则天为宸妃。

永徽六年(655),废除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

高宗号称天皇,武后也号称天后。 高宗从显庆年以后,经常苦于肢体麻痹瘫痪,百官上奏表章,都委托天后公平决断。

从此在内部辅政数十年,威势与皇帝没有区别,当时号称为“二圣”。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四日,大帝去世,皇太子李显即皇帝位,尊天后为皇太后。(688)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690)九月九日,革唐命,改国号为周。

改年号为天授,大赦天下,赐宴饮七天。

十二日,加尊号曰圣神皇帝,把皇帝降为皇帝继承人。

(693)秋九月,皇上加金轮圣神皇帝尊号,证圣元年(695)春一月,皇上加尊号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特许民间大宴饮七天。春二月,皇上取消了慈氏越古的尊号。

秋九月,皇上亲自在冬至日到南郊祭天,加尊号曰天丹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为天册万岁,死罪以下以及犯了十大罪恶、常规赦免而不能饶恕的人,都加以赦免,特许天下百姓大宴饮九天。武则天在上阳宫之仙居殿去世,年八十三岁,谥号曰则天大圣皇后。

神龙二年(706)五月十八日,合葬于乾陵。

睿宗即皇帝位,诏令依照上元年间的旧例,号称武则天为天后,不久,追尊为大圣天后,改号为则天皇太后。

15小时前

9

故作不经心 4星

共回答了468个问题 评论

武曌[zhào](624年-705年12月16日),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与唐高宗通过“废王立武”沉重打击了关陇集团,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之后,逐渐和唐高宗共理政事,出现“二圣临朝”的局面。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并以长安作为陪都。武则天在位期间,政治上大力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广开言路,注意纳谏;任用酷吏;经济上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文化上召集文学侍臣编纂《要览》《字海》及《乐书要录》等;军事上基本上维护了帝国的统一。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被迫禅位于太子李显,退位为太上皇,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成为中国唯一的女性太上皇。是年12月,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与唐高宗合葬)。随后唐朝复辟,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

12小时前

16

喂你愛我嗎 1星

共回答了114个问题 评论

自名武曌(zhào),世人据其封号称之为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武珝(xu),后改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

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十六首。

1、创字改名

武则天为改革文化,创造了则天文字。部分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而韩国庆州也发现过则天新字的印经。

武则天称帝前一年,改名为“曌”(zhào)。曌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日月当空”之意。又作“瞾”,取“双目当空”之意。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2、大享明堂

明堂既是布政之宫,也是敬神之所,为武则天“至尊所居”,是皇权的象征,大享明堂,是武则天当政时的重要政治活动。武周革命前,武则天五次大享明堂。

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周围有九条龙捧托。顶部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号“万象神宫”。明堂落成后,武则天宴赐君臣,大赦天下,并允许百姓入紫微城参观万象神宫。允许百姓参观皇宫正殿,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从明堂建成,历经武则天称帝,从永昌元年(689年)到长安四年(704年),几乎每年元日、冬至都在明堂大朝大祀,明堂圣殿成为了正殿,成为了她的统治中心。

8小时前

9

默念忧伤 3星

共回答了35个问题 评论

武曌[zhào](624年-705年12月16日),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人材的选拔,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同时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军事上收复并稳定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及《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3小时前

43

離線留言 2星

共回答了264个问题 评论

武则天十四岁时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

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武则天加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

虽然唐室依照她的遗诏谥号,后来仍有数次修改:

唐隆元年(710年),改为天后。

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为天后圣帝,不久后,改为圣后。

开元四年(716年),改为则天皇后。

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23小时前

2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