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领衔《攀登者》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攀登珠峰意义何在

雨夜的爱 1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妈我掉恋了 4星

共回答了494个问题采纳率:94.2% 评论

《攀登者》中,开场的1960年登顶珠峰,是为了向世界证明中国登山队的实力。珠峰的北坡在中国境内,虽然难以攀登,但是作为世界第一高峰,中国人怎能不打破北坡无人登顶历史呢?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希望在自己的领域创造新的纪录。中国有珠穆朗玛峰,中国登山队的终极目标当然就是要从北坡登顶,创造世界纪录。体育竞技从来都不仅仅简单的赛车对抗,一次伟大的胜利可能鼓舞着全国民众,珠峰登顶就足以让民心振奋。

9小时前

36

朱帘一夜 2星

共回答了94个问题 评论

虽然登顶珠穆朗玛峰在今天已经有众多的中国登山队员实现,但是在1960年和1975年的时代环境中,那时候的中国仍然物质条件匮乏,登山队员补充体力的巧克力还要依靠外国进口,更不要说其它更先进的装备了。条件这么差,为什么还要登顶呢?

一.不看不知道,《攀登者》的故事太过曲折了

影片开场,1960年,中国登山队员方五洲(吴京饰)等三人已经成功从珠峰北坡登顶,这是世界登山史上首次有人从北坡登顶珠峰,但是,他们的摄影机丢了,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所以才有了1975年的第二次冲顶珠峰。15年过去了,技术条件进步了,但是方五洲还能再一次登顶吗?

困难即使比天大,也要冲上珠峰顶峰。因为1960年那一次登顶,不被国际上承认,方五洲率队再一次向珠峰发起挑战,就是为了切实向世界证明,中国人可以从北坡登上珠峰,同时也要证明他们1960年登上去过。

如今,国际登山协会已经承认中国登山队1960年登上了珠峰,那也是有史以来人类的首次北坡成功登顶,意义非凡。

从《攀登者》中影片开场的戏份中我们就能了解到,1960年的这次冲顶珠峰真的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因为是首次北坡冲顶,大部分登山线路都是依靠摸索前进,尤其是到了第二台阶这道鬼门关,这段五米的峭壁是珠峰对登山者的最后考验,第二台阶位于珠峰8700米处,在大风暴雪与缺氧的情况下攀爬,危险系数高到爆表。

尤其是1975年第二次登顶成功,只是队长方五洲率领几名队员利用3天的珠峰天气平稳的窗口期完成,如果在山峰上稍有迟缓和意外,能否活下来都是未知数。即使如此,方五洲和他的队友们也要冒险冲顶一次,方五洲当时已经是中年人,谁能保证他明年还有机会再来一次冲顶?另一方面,以我国当时的经济条件,怎么保证明年还能大力支持冲顶?这3天的天气窗口期,就是方五洲他们最后的机会。

二.视觉奇观大片,全景式展现攀登珠峰的千难万险

过去知道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但这个高度如何测量出来的?《攀登者》影片中就会有展示,看似寻常的数字,却是中国登山科考队冒着生命危险登顶来完成。1975年,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队伍中就有地质科考队员,他们以首次以渤海为海拔零度确立珠峰高度,由此可见,这次登顶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就登奇观大片,全景式展现攀登珠峰的千难万险

过去知道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但这个高度如何测量出来的?《攀登者》影片中就会有展示,看似寻常的数字,却是中国登山科考队冒着生命危险登顶来完成。1975年,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队伍中就有地质科考队员,他们以首次以渤海为海拔零度确立珠峰高度,由此可见,这次登顶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就登山冒险题材而言,中国电影几乎是个空白,这种题材的电影太过于难拍,以前的中国电影在技术和资金方面都难以达到国际水准。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也就给了《攀登者》一个理想的制作环境。

《攀登者》使用最先进的拍摄技术,实景+电脑特效+布景,这是一部达到好莱坞水准的冒险大片,逼真还原了登山珠峰的艰难过程。在攀登珠峰的征途上,在8000米的山峰上,随时可能遇到10级大风,登山队员有集体被吹走的可能。攀登珠峰就是要冒着天大的风险,中国登山队让人油然起敬。

《攀登者》是可以对标好莱坞电影《垂直极限》《绝命海拔》这样的登山题材影片,《攀登者》中逼真展现了珠峰上的冰塔林、北坳、第二台阶的场景,这些著名的珠峰关口,每一处都是对登山队员的极限挑战。尤其是登山队遭遇十级强风时的顽强对抗,让人见识到了登山队员超人一般的意志的行动力,在大风中,人体甚至会随风飘扬,队员们必须利用登山梯和冰镐、绳索在狂风中自救,这一场戏看得真是惊心动魄。

《攀登者》就是一部视觉奇观电影,在珠穆朗玛峰壮观的背景之中,中国登山队员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生命极限挑战,珠峰顶是人类世界最接近天空的地点,正是因为如此,才吸引登山队员不断向峰顶发起挑战。

三.为什么要登顶?因为山就在那里

片中吴京、张译、胡歌、井柏然塑造了性格各异的登山运动员形象,但是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天生有征服高峰的冲动。为什么要攀登珠峰,因为它就在那里。

《攀登者》中,开场的1960年登顶珠峰,是为了向世界证明中国登山队的实力。珠峰的北坡在中国境内,虽然难以攀登,但是作为世界第一高峰,中国人怎能不打破北坡无人登顶历史呢?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希望在自己的领域创造新的纪录。中国有珠穆朗玛峰,中国登山队的终极目标当然就是要从北坡登顶,创造世界纪录。体育竞技从来都不仅仅简单的赛车对抗,一次伟大的胜利可能鼓舞着全国民众,珠峰登顶就足以让民心振奋。

吴京饰演的方五洲技艺超群,是登山队的核心人物,他似乎就是为了登山而生。但这个人物角色也有情感弱点,为了拯救队友而舍弃摄影机;为了拯救心爱的人而受伤;这些都多少阻碍了他的登山事业,但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有时候还会成为登山队员的动力,所以影片中的方五洲和徐缨(章子怡饰)的情感线,还有李国梁(井柏然饰)和黑牡丹(曲尼次仁饰)感情戏也是合乎情理的。

热爱登山运动的人,他们眼中看世界,可能就是看到那一座座高峰,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攀登到这些高峰之巅,一览众山小。方五洲如此,曲松林(张译饰)如此,杨光(胡歌饰)和李国梁也如此,在他们的生命中,登顶珠峰是必须完成的人生目标,这是为了国家的荣誉,也是为了他们的理想。

冲顶珠峰不仅仅是要依靠高超的登山技艺,还需要充沛的情感,不热爱登山,不敬畏珠峰,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攀登者》说的是一个惊险万分且热血沸腾的故事,传递的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7小时前

20

謝君伴一世 2星

共回答了280个问题 评论

攀登者的意义,不止于攀登珠峰,也在于攀登我们心目中的那座高峰,当你认为不可逾越的时候,因为它存在着,因为它在那,所以排除万难登上去,你就赢了!

每个人的人生有各种各样不同高度的甚至不可逾越的障碍,要有不畏艰难险阻而攀登的勇气,才能真正尝到胜利的果实!

4小时前

44

做伱情亽 2星

共回答了218个问题 评论

《攀登者》国庆档上映,票房收入节节攀高,我看的那一场中,片尾走字幕的时候还有观众自发鼓掌。中国登山队奋勇拼搏的精神感动了观众,也鼓舞了观众,很热血,很燃。

虽然登顶珠穆朗玛峰在今天已经有众多的中国登山队员实现,但是在1960年和1975年的时代环境中,那时候的中国仍然物质条件匮乏,登山队员补充体力的巧克力还要依靠外国进口,更不要说其它更先进的装备了。条件这么差,为什么还要登顶呢?

1、不看不知道,《攀登者》的故事太过曲折了

影片开场,1960年,中国登山队员方五洲(吴京饰)等三人已经成功从珠峰北坡登顶,这是世界登山史上首次有人从北坡登顶珠峰,但是,他们的摄影机丢了,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所以才有了1975年的第二次冲顶珠峰。15年过去了,技术条件进步了,但是方五洲还能再一次登顶吗?

困难即使比天大,也要冲上珠峰顶峰。因为1960年那一次登顶,不被国际上承认,方五洲率队再一次向珠峰发起挑战,就是为了切实向世界证明,中国人可以从北坡登上珠峰,同时也要证明他们1960年登上去过。

如今,国际登山协会已经承认中国登山队1960年登上了珠峰,那也是有史以来人类的首次北坡成功登顶,意义非凡。

从《攀登者》中影片开场的戏份中我们就能了解到,1960年的这次冲顶珠峰真的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因为是首次北坡冲顶,大部分登山线路都是依靠摸索前进,尤其是到了第二台阶这道鬼门关,这段五米的峭壁是珠峰对登山者的最后考验,第二台阶位于珠峰8700米处,在大风暴雪与缺氧的情况下攀爬,危险系数高到爆表。

尤其是1975年第二次登顶成功,只是队长方五洲率领几名队员利用3天的珠峰天气平稳的窗口期完成,如果在山峰上稍有迟缓和意外,能否活下来都是未知数。即使如此,方五洲和他的队友们也要冒险冲顶一次,方五洲当时已经是中年人,谁能保证他明年还有机会再来一次冲顶?另一方面,以我国当时的经济条件,怎么保证明年还能大力支持冲顶?这3天的天气窗口期,就是方五洲他们最后的机会。

2、视觉奇观大片,全景式展现攀登珠峰的千难万险

过去知道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但这个高度如何测量出来的?《攀登者》影片中就会有展示,看似寻常的数字,却是中国登山科考队冒着生命危险登顶来完成。1975年,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队伍中就有地质科考队员,他们以首次以渤海为海拔零度确立珠峰高度,由此可见,这次登顶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1小时前

33

半糖主义 2星

共回答了284个问题 评论

《攀登者》影片开头主要讲述了1960年方五洲、曲松林等几位国家攀登队队员一起从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完成了这个史无前例的壮举,并留下了一个手电筒,在里面装着五星红旗。可是为了救伙伴,他们的摄像机被暴风雪吹掉,从而使他们几十个小时的努力白费。虽然他们攀登到了峰顶,但是因为没有留下360度照片而不被别人认可。

24小时前

44

丿情义胜天 3星

共回答了322个问题 评论

每个人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不一定有珠峰那么高,但将是可以永远为之奋斗的目标。珠穆朗玛峰是中国最高的山峰,而珠峰精神也是攀登精神的所在。

在1960年及1975年登珠峰的队员,杜甫就有著名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们在登高的极限过程中感受到人格和意志的力量,这才是登高的意义和价值。”

这样的攀登精神“也许你穷尽一生都不会攀登到珠峰山顶,但你心里一定要有一座山。

“攀登者的精神就是中国精神,攀登精神世代传承永不磨灭,将继续影响今后的每一个人。”

18小时前

2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