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文安之传阅读理解

指环的诺言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企鹅不会哭 4星

共回答了451个问题采纳率:98.2% 评论

《明史·文安之传》是《明史》中的一篇传记,主要记述了明朝时期文安王的生平事迹。文安王朱常洛是明成祖朱棣的第六子,曾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章内容详实,揭示了文安王的才华与智慧,以及他与明成祖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阅读这篇传记,我们可以了解到明朝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明成祖对子嗣的严格要求。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明朝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15小时前

24

枕在枕下 2星

共回答了203个问题 评论

文安之,南明大臣。字铁庵,湖广夷陵州(今湖北宜昌)人。天启进士。天启、崇祯间曾任司业、祭酒等官,后为权臣所劾,家居多年。南明弘光帝、隆武帝都下令起用,因交通困难,没有前往。永历四年(1650年)到梧州见永历帝,任东阁大学士。

文安之金榜题名,因成绩优良,入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练习办事;不久升任检讨。检讨掌修国史,别称太史,官品虽低,却是参预机务的内阁人选。那时,宦官魏忠贤独揽大权,朝纲败坏,朝廷正直干练的大臣们,被阉党侮辱、排挤、诬陷、逮捕,一个个丢官、罢归、削籍乃至冤死。

原文

 文安之,夷陵人。天啟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除南京司業。崇禎中,就遷祭酒,為薛國觀所構,削藉歸。久之,言官交薦,未及召而京師陷。 

    福王時,起為詹事。唐王復召拜禮部尚書。安之方轉側兵戈間,皆不赴。永明王以瞿式耜薦,與王錫兗並拜東閣大學士,亦不赴。順治七年六月,安之謁王梧州。安之敦雅操,素淡宦情,遭國變,絕意用世。至是見國勢愈危,慨然思起扶之,乃就職。時嚴起恒為首輔,王化澄、硃天麟次之,起恒讓安之而自處其下。

    孫可望再遣使乞封秦王,安之持不予。其後桂林破,王奔南寧。大兵日迫,雲南又為可望據,不可往。安之念川中諸鎮兵尚強,欲結之,共獎王室,乃自請督師,加諸鎮封爵。王從之,加安之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書,總督川、湖諸處軍務,賜劍,便宜從事。進諸將王光興,郝永忠、劉體仁、袁宗第、李來亨、王友進、塔天寶、馬雲翔、郝珍、李復榮、譚弘、譚詣、譚文、黨守素等公侯爵,即令安之賫敕印行。可望聞而惡之,又素銜前阻封議,遣兵伺於都勻,邀止安之,追奪光興等敕印。留數月,乃令人湖廣。安之遠客他鄉,無所歸,復赴貴州,將謁王於安龍。可望坐以罪,戍之畢節衛。 

    先是,可望欲設六部、翰林等官,慮人議其僭,乃以範礦、馬兆義、任僎、萬年策為吏、戶、禮、兵尚書,並加行營之號。後又以程源代年策。而僎最寵,與方於宣屢勸進,可望令待王入黔議之。王久駐安龍,可望遂自設內閣六部等官,以安之為東閣大學士。安之不為用,久之走川東,依劉體仁以居。 

    李赤心,高必正等久竄廣西賓、橫、南寧間。赤心死,養子來亨代領其眾,推必正為主。必正又死,其眾食盡,且畏大兵逼,率眾走川東,分據川、湖間,耕田自給。川中舊將王光興、譚弘等附之,眾猶數十萬。

    順治十六年正月,王奔永昌。安之率體仁、宗第、來亨等十六營由水道襲重慶。會譚弘、譚詣殺譚文,諸將不服。安之欲討弘、詣,弘、詣懼,率所部降於大兵,諸鎮遂散。時王已入緬甸,地盡失,安之不久郁郁而卒。

13小时前

2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