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样实行户籍制度

还有你笑别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囘丆去過迲 2星

共回答了64个问题采纳率:93.2% 评论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实行情况具体如下:

1、战国: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

2、秦朝: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3、汉朝

(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2)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

4、隋朝:隋统一后,制定“输籍法”,重新核定户籍。

5、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6、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

7、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就得“各安生理”,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8、明朝

(1)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

9、清朝

(1)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永停编审,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

8小时前

5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