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在秦朝主要功能是

朕很萌殁劫 1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暗夜里旳殇 4星

共回答了411个问题采纳率:92.2% 评论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1小时前

37

沉迷下去 4星

共回答了494个问题 评论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水利工程,能够保存几千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并不多,素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之称的灵渠,在众多古代水利工程之中拥有着重要地位。

灵渠

灵渠,始建于秦代,位于广西兴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沟通了长江、珠江水系,将湘江源头与漓江源头相连,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灵渠的开凿,为秦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保证,对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族人民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灵渠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长约30公里,宽约5米,由铧嘴、大小天平、陡门、南渠、北渠、秦堤等主要工程组成,与都江堰、郑国渠被誉为“秦代三个伟大水利工程”。

分水堤与南北水渠

为了将湘江水导入灵渠,需建一道“前锐后钝”的分水堤。因其形似犁铧,故名“铧嘴”。“铧嘴”后接两条长堤:北堤稍长,称“大天平”;南堤稍短,称“小天平”。三者组建成人字形分水堤。“铧嘴”前端直指湘江上游,将水流一劈为二。三分南流,被“小天平”导入南渠;七分北流,被“大天平”导入北渠。南渠向西延伸汇入漓江,北渠向北延伸重回湘江。因此,灵渠包括南北两条水渠,各有分工,相辅相成。

分水堤坝矮于两侧河岸。枯水期,湘江水被全部导入渠道;洪水期,江水可越过堤坝,流入湘江故道,既可泄洪,又可避免灵渠为洪水毁坏。

陡门

灵渠渠道以浅、狭、曲、急为特点,汛期水流迅疾,枯水期水流稀少,为确保船只顺利通行,渠道内设置“陡门”,用以提高水位,集中比降,其功用与今天的水闸无异。因此,灵渠“陡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水闸建筑。“每舟入一斗门,则复闸之,俟水积而舟以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瓴而下,以通南北之舟楫。”

灵渠的重要作用

灵渠的建成,完成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扩大了中国版图,促进了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民族的融合。时至今日,仍在航运、灌溉、旅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现岭南统一

灵渠首先是一项军事交通工程,是秦始皇为统一岭南而创建。秦代以前,岭南地区为“徼外之地”,一直未纳入中国版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动了征服岭南的战争。为解决秦军后勤补给问题,秦始皇“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通过开凿灵渠,秦军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后勤和兵员补给,最终于公元前214年统一了岭南地区。灵渠的开凿,在成就秦帝国统一大业的同时,也大幅拓展了中国的陆海疆域,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

重要商贸通道

灵渠连通了整个中国的水运网,是连接中原和岭南的重要商贸通道,成为了南北往来的交通大动脉,亦即古代的“水上高速公路”。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岭南地区的货船经漓江、灵渠、湘江、长江、大运河可直达长安城。明崇祯十年(1637年),据徐霞客《粤西日记》中记载,他途经灵渠时见到“巨舫鳞次”的繁忙景象。

发挥灌溉作用

《后汉书·马援列传》记载,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时,曾“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据《广西通志》记载,唐初曾在灵渠南侧筑城设临源县,城址即在今兴安县城。因人口的增多,县城周边的土地被大量开垦,灵渠的灌溉作用逐渐凸显。为此,灵渠上建有堰坝和涵洞,堰坝作用与陡门相似,用以抬高水位,便于水车取水灌田。至宋代“渠水绕迤兴安县,民田赖之”(语出周去非《岭外代答·灵渠》),清代“近渠之田,资灌溉者不下数百顷”(鄂尔泰《重修桂林府东西二陡河记》)。新中国成立后,灵渠的灌溉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兴安成为远近闻名的粮仓。

促进文化传播

古往今来,有不计其数的文臣武将、文人士子途经灵渠进入岭南,包括汉代马援,唐代李靖、张九龄、柳宗元、李商隐、李渤,宋代范成大、黄庭坚、张孝祥、刘克庄,明代严嵩、解缙、严震直、徐霞客,清代鄂尔泰、陈元龙、阮元、袁枚等,他们或留下历史功绩,或留下诗词文章,丰富了岭南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也通过灵渠逐渐传入岭南,包括农业、手工业技术、建筑、饮食等文化,民间文艺如桂剧、彩调、马仔调、贺郎歌等,以及中原汉族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

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灵渠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连接中原腹地的重要一环。当时,合浦有一条通向长安的水陆联运通道:水路从广西合浦南流江—北流江—浔江—西江—桂江—漓江—灵渠—湘江—长江—汉江—汉中—褒水,经陆路至秦岭—咸阳(长安),而灵渠就是这条水陆联运通道的重要咽喉。可见,灵渠的修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为促进国际交流,为今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打下弥足珍贵的基础。

21小时前

22

日时光 2星

共回答了218个问题 评论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发挥着功用。灵渠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南北渠、秦堤、陡门等,完整精巧,设计巧妙,通三江、贯五岭,沟通南北水路运输,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奇观。

“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立即派出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接着,又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百越”。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此项艰巨的任务,交由监察御史史禄和3位石匠担纲。古人感佩于史禄开凿灵渠居功至伟,称赞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气卷波澜。”兴安县也留下了为纪念3位石匠而留下的“三将军墓”。历3年艰辛,这条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科学技术伟大成就的人工运河,终于凿成通航。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刻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铧堤为灵渠的枢纽工程,是在湘江内修建的一座滚水低坝,有大小天平石堤与其相连,形成“人”字形。北面为大天平,长约360米、宽约10米。南面为小天平,长约120米宽约4.5米。石堤顶部用青石平砌,石与石之间开斧形槽口,用铁码子扣紧。石堤外部呈斜坡形(即滚水部分),用长片石鳞次嵌砌,通称“鱼鳞石”。大小天平分别与南北渠岸相连,起着蓄水排洪的作用。

铧堤前锐后钝,四周用大型条石砌成,长52.6米,下部最宽处为22.8米,形似犁铧,劈水分流,将湘水引进灵渠,称水高下,恰如其分,起着平衡水量和向南北进水口导航的作用,三分入南渠进漓江,七分入北渠导归湘江,以利舟楫航运、水利灌溉。

南渠长30公里,是引湘入漓的主要渠道。北渠是条引航渠道,长4公里,只有南渠长度的1/8,由于距离短,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施工时就将其设计呈“S”形,让渠水迂回曲折流入湘江,延长流程一倍,减小落差约一倍,以使水流平缓,让往来湘江、漓江的船只顺利通航。为确保渠道的安全,秦人又在南北二渠上又修建了溢洪堰。水大时,渠水可漫过石堤经斜坡而下,流进不远处的湘江故道;水小时,巨石就成了护水石堤。

这座大坝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最古老最有科技含量的大型阻水溢洪滚水坝,关键在“水浸松木千年在”!秦人将松木纵横交错排叉式的夯实插放在坝底,其四围再铺以用铸铁件铆住的巨型条石,形成整体。2000多年来任凭洪水冲刷,大坝巍然屹立。内中奥秘,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维修大坝时才发现。灵渠一些地段滩陡、流急、水浅,航行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在水流较急或渠水较浅的地方,设立了陡门,把渠道划分成若干段,装上闸门,打开两段之间的闸门,两段的水位就能升、降到同一水平,便于船只航行。灵渠最多时有陡门36座,因此又有“陡河”之称。1986年11月,世界大坝委员会的专家到灵渠考察,称赞“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在百越战场上兵锋凌厉、势如破竹。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加上在福建建立的闽中郡,使秦朝郡级建置达到40个,形成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18小时前

14

欲望控 3星

共回答了399个问题 评论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在秦朝主要功能是沟通湘江和珠江。保证后勤物资人员畅通。

14小时前

13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