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皇帝为陛下 皇子为殿下

谁买幸福 3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季如风 4星

共回答了423个问题采纳率:96.2% 评论

陛下是对君主的尊称。 “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

“殿下”一词出现于古籍要比“陛下”迟得多。一般说来,对太子、亲王、皇太后、皇后都用“殿下”这一尊称。但是“殿下”主要用于太子和亲王。他们生活起居在宫殿之中,所以有此称谓。

22小时前

50

微风深情 1星

共回答了135个问题 评论

陛,指宫殿的台阶。皇帝坐在龙椅上,前面放着龙桌。龙桌往下有多层台阶,台阶两侧把着近侍,大殿中有人奏本,要由侍卫进行传递,此举一来能保证皇帝安全,二来显示皇权威严。殿下,是对太子和亲王尊称。太子和亲王

专在殿上奉承皇帝随时召见。

21小时前

43

千般求全 3星

共回答了379个问题 评论

1、陛下

“陛下”是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

“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

“陛下”这一称呼《韩非子》已有之。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后来,就用“陛下”作为对皇帝的直接称呼,表示虽然是在对皇帝说话,但礼仪上不能有失尊卑。

2、殿 下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尊称。

谢庄《庆皇太子服上至尊表》:“伏惟皇太子殿下,明两承乾,元良作贰。”又有丘迟《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按,梁武帝弟萧宏,封临川郡王。一说魏晋南北朝天子亦称“殿下”。《称谓录.天子》;“魏晋六朝称殿下。”唐代以后,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称“殿下”。《事物纪原》卷二:“汉以来,皇太子、诸王称殿下,至今循用之。”又按,三国时已称皇太后为殿下,见《三国.魏书.三少帝纪》。

18小时前

8

嚨流氵良 1星

共回答了198个问题 评论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说文》解释:陛乃升高阶也。从阜,坒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秦始皇根据三皇五帝创建了皇帝制度,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

东汉大文学家蔡邕解释说,皇帝派他的近臣拿着兵器站在宫殿的台阶下,以防不测。所以,陛的下面是皇帝的近臣,蔡邕用进一步解释说:“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以卑达尊之意也。”因为臣僚见帝王常用“陛下”一词,慢慢的转变成了对帝王的尊称。

——☞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

殿下“殿”即“宫殿”,“殿下”本指宫殿之下,又代指站在殿下的帝王侍从人员。“殿下”的本意是以君王宫殿下的侍者,后代指为君王。同上蔡邕解释一样是以卑达尊之意。

例如南北朝时丘迟《答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中的“殿下”,即指临川郡王萧宏。后来“殿下”主要用于太子和亲王。他们都会黄帝赐予独立的宫殿,生活起居在宫殿之中,所以有此称谓。

——☞总结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封建社会维护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尊严和权威的一项政治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跨越。

14小时前

35

狮子座 3星

共回答了352个问题 评论

我们以前来看下,从字面解释“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说文》:升高阶也。从阜,坒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荆轲刺秦王》:“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

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蔡邕《独断》卷上:“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由“陛下”又引申为“陛见”,此指臣下见皇帝。《后汉书.戴封传》:“公车征,陛见,对策第一。”

殿下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尊称。谢庄《庆皇太子服上至尊表》:“伏惟皇太子殿下,明两承乾,元良作贰。”又有丘迟《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按,梁武帝弟萧宏,封临川郡王。一说魏晋南北朝天子亦称“殿下”。《称谓录.天子》;“魏晋六朝称殿下。”唐代以后,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称“殿下”。《事物纪原》卷二:“汉以来,皇太子、诸王称殿下,至今循用之。”又按,三国时已称皇太后为殿下,见《三国.魏书.三少帝纪》。

不过呢,从尊称的本义上来考证,“陛下”不是叫皇上本人的,“殿下”、“阁下”也都不是叫对方本人的。“陛下”中的 “陛”实际上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东汉大文学家蔡邕(蔡文姬之父)曾经解释说,皇帝派他的近臣拿着兵器站在宫殿的台阶下,以防不测。所以,陛的下面是皇帝的近臣,蔡邕用进一步解释说:“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皇帝至高无上,臣子不敢直接同他交谈,只好让皇帝的近臣代为转告,所以一声“陛下”叫的不是皇上,而是叫站在陛下的人转告皇上。话又说回来,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臣子也不是绝对不能直接与皇上说话,但是礼节不能省略,所以,与皇上说话前叫一声“陛下”,就是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陛下”的问题解决了,“殿下”、“阁下”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些尊称的意思其实都一样,表示自己不敢和对方直接说话,要请人代为转达,以此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殿下”一般是对皇太后、皇后、太子、诸王的尊称,但是历朝历代略有不同,“阁下”是对一般人的尊称,还用于外交场合。另外,“足下”也是对别人的尊称,但是与“陛下”、“殿下”、“阁下”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

9小时前

3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