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第一次在国际上的讲话

熟思女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刻柔情 2星

共回答了223个问题采纳率:99.2% 评论

言语的力量:至暗时刻,英国首相丘吉尔改变世界战局的三次演讲

1940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后的第二年,德国纳粹采用闪电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席卷欧洲战场,欧洲许多国家沦陷或者即将面临沦陷,而英国也是被卷入的抗战国家之一。然而,面对纳粹步步紧逼的攻势,英国战局持续失利,领土的主权岌岌可危。在这种面临国难的时刻,英国内部却在因另一个问题而争论不休——更换首相。

原因有两点。

一是德国纳粹的势不可挡,英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让英国政界和人民内心惶恐、担忧不已,并将责任归咎到代表整个英国的时任首相兼保守党人尼维尔·张伯伦身上。他们认为张伯伦已不适合领导英国,眼下急需一位超凡领袖出面,来稳定眼前的人心。也许是不同的时代对于领袖的要求有别于一般时代,在当时的英国人民心中,他们渴求的是一位不凡的首相,他必须做到不凡的领袖所能做到的不凡之事,即能说出打动并左右民众思想的话语,能说服人民愿意为之赴汤蹈火,能让民众鼓舞欢心,并打心底产生对战争的信心,无论最后是胜还是败。

二是以张伯伦为首的“议和派”仍坚持“媾和之道”,他们认为在希特勒为亮出自己的底牌之前先尝试议和,这也是英国避免灭顶之灾的唯一方法。而纳粹的咄咄逼人,让许多人对于议和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将英国国土拱手于人的做法,因此呼吁现任领导下台之声日益强烈。局势本已糟糕,政治内斗更是雪上加霜,此时的英国内部,急需有人出来团结各党和军队,重整英国政权。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在此情况下,原为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在严峻的形势下,一步步从后台走到观众的眼前,靠着出色的口才将自己推到首相之位,并激起人民抗战的信心,在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大显神威。他有三次著名的演讲,每次演讲前他都仔细思量,字字推敲,反复修改,并在别人面前预讲。因此他的演讲充分发挥了演说的技巧,紧扣人民的内心情感,将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鼓舞并团结了人心,将看似的不可能化为了现实,堪称改变世界战局的三次演说。

第一次演讲(在下院成员前的演讲):明确对德宣战立场,巩固首相地位,获取支持,成为他领导并团结人民的第一步。

丘吉尔的上台并不是众望所归的,一方面是因为他前期在多次辗转于保守党和自由党两大阵营之间,使他被人认为叛徒,而且被人认为是自私自利者;另一方面,同为保守党的成员,之前投票反对政府全是因为发泄怒气,却没想到张伯伦为此倒台,导致愧疚于过往,存疑于当下,因此对于新首相的上任,他们持冷漠态度。这使得丘吉尔的首相地位并不稳固,而他自己也明白。于是,上任后的第一次演讲,成为了巩固地位、获取支持并团结人民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他的演说内容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明确了此次以他为代表的新政府体现着一个决绝意志——一致誓与德国交战直至最终赢得胜利。

其次,向众人详细解释了目前政府内阁的成员组成及相关职位和事项的确定结果,未明确结果的给出了解决期限,并充分表达了自己及政府对于人民的广泛需求的考虑和使英国团结的愿望。

再次,分析眼前的局势,那就是“这场战争是史上一场大战,我们尚在初始阶段”、“存亡之际”、“面临最严峻的考验”、“面临难以估计的漫长的与苦难”;并表明对德宣战的强烈决心: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一语以答之:胜利,不惜代价赢得胜利,不惧任何可怕局面赢得胜利,无论前路何其漫长艰险也要赢得胜利,因为,不赢得胜利,则无任何存续之机……

最后,总结并宣誓鼓舞:

时候既至,勿犹豫,让我们团结起来,凝聚力量,踏上征程。

短短的七分钟演讲虽然并没有让他当场获得雷鸣般的掌声,甚至说显得有些冷场。但他演讲的目的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满堂喝彩,他的眼光在于英国大众,整个世界,甚至不夸张地说,是绵亘万古的历史。他那诚恳而又极具技巧的演讲,既让大众看到了眼前面临的险恶境地,对变化的处境有切肤之感,又在末了慷慨激昂,让人们看到他大无畏和乐观的精神,藐视艰难,人民至上,堪为人民的领袖。

丘吉尔凭借这次演说,成功赢得了英国民众的心,不仅民众亢奋不已,报纸也竞相报道,甚至有报纸报道了一幅漫画作品,展现的就是人民万众一心支持丘吉尔的内容

8小时前

16

自个儿崩溃 2星

共回答了272个问题 评论

3天后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

6小时前

4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