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教育是什么意思

百灵鸟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絕對風騷 2星

共回答了22个问题采纳率:92.2% 评论

耕读教育的理念肇始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农家许行首倡专业的“耕读教育”。

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所说的“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即深刻指明了耕读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的耕读教育是乡土社会村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乡村农耕劳作、家族日常生活、私塾教育三个主要内容。

它们统一于乡民成长的全过程,形成了“耕读传家”的思想观念,耕读文化也成为了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耕读教育是乡民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路径选择。

封建社会以“农耕”为本,将农业作为人生存的根本,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又决定了读书考取功名成为乡民发展的首选目标。

乡民以农耕保障基本生存,以求学问道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实现劳动技能提升和道德品格修养的有机统一,这是乡民在传统社会谋得发展的重要路径。

二、耕读教育是家族繁衍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古人始终秉持“以农立国,耕读传家”的传统,通过家族藏书和聘请私塾教师对子女进行教育,将耕读教育的良好家风代代相传,逐步形成了家规家训,滋养出许多书香世家。

另一方面,在社会层面促进了教育的平民化,彰显了教化功能,为民众由底层向高层社会地位的流动提供了条件,形成了后代对于家族和社会文化的认同,促进了家族的种族延续和社会稳定。

三、耕读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耕读教育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耕读教育体现的是对土地的依附、对时节的顺应以及对协作的依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的根源。

在古代,耕读教育所折射的,是封建社会聚族而居、安土重迁、春种秋收的农业文明心态。

乡民们晴耕雨读、昼耕夜读,遵循“合四时而劳作”的规律,形成了尊重和敬畏自然的自然观。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则体现了忠于国家、为民造福的家国情怀以及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民族精神。

耕读文化深刻影响了文学、农学、科学和哲学思想,《诗经》《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著作就是典型代表。正是由于耕读教育的接续传递,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3小时前

1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