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时间习俗是什么

貓有孤獨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几米阳光 1星

共回答了146个问题采纳率:91.2% 评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述的就是古人外出扫墓祭祖情景。《新唐书·礼乐志四·拜陵》有"凡国陵之制,皇祖以上至太祖陵,皆朔、望上食,元日、冬至、寒食、伏、腊、社各一祭"的记载。古人的清明,已包括帝王的拜陵、王公以下的拜扫、士庶的上墓奠祭和寒食清明的祭墓活动。如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曰:"十七日,寒食节,前后一日,都三日暇,家家拜墓",由此可见古人对清明节之重视。

作为节日的"清明",许多朝廷与民俗的礼仪与游戏,如拔河、泛舟、祭坟、改火,踏青、秋千等。唐朝时,皇家为表亲和力,在清明这天除了晓日晨光中的赐新火仪式外,持续进行的还包括宫女出城洒扫、新进士打球宴、宰臣赐酒宴等,说明至唐朝,清明的节庆活动已配套出现。

11小时前

21

孤灯彷徨 2星

共回答了74个问题 评论

清明节都是固定在公历的4月4到6日,农历上没有固定在那一天。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

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但排序仍习惯上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当太阳黄经达15°时,为清明交节点。“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扩展资料

清明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之一,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9小时前

4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