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赏析

你挺美的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念你已成疾 4星

共回答了45个问题采纳率:96.2% 评论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冷子兴在《红楼梦》演说荣国府时,一句贾府子孙一代不如一代道破玄机,点石成金,成为了红楼中最有见地的看客,冷冷的冰语在红楼胡乱的吹……

冷子兴究竟有何来头,从哪里得到高人指点,有这等见解,看透了世态,看懂了贾府百年基业将要摇摇欲坠,且听一下分析:

一、贾府这座大厦倾倒的真正内部和外部原因。

1、内部原因:

贾府的兴起是因为有功之臣封侯拜将,贾府祖宗是开国元勋,被封为宁荣二国公,按照当时的制度,可以世袭爵位,永享荣华富贵,可是贾府这种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为何就瓦解衰败了呢?

——子孙后代不思进取,沉迷于荣华富贵,没有忧患意识。

这一点秦可卿看到了,贾府的确得找一条发展的路子,不能一味啃老,靠着祖上基业安度余生,一代接一代,可贾府没有一个人能够这样去做,上梁不正下梁歪,个个贪图虚荣,淫秽交涉,楼阁庭院、上上下下无不晦气冲天,哭声埋怨、自杀殉情、明争暗斗、阴谋算计……

只有哪两个狮子有点干净。可以说贾府的子孙都没有忧患意识,是后天下之乐而乐,宁荣二公实在看不下去了,觉得贾宝玉是一块好玉,可以雕琢,托付警幻仙子太虚幻境教导一番,可惜这是一块石头,也是一块木头,朽木不可雕也。

——贾府上下教育跟不上,繁琐事务和面子工程掏空了贾府。

贾府中也有真才实学者,比如说贾珠,可惜天妒英才,早早就离开了人世,贾敬也算是个文化人,也是出家为僧,效仿古人修仙炼丹,最终一命呜呼,剩下就是个贾政这个读书人,教育儿子也要摆个面子,请一大帮的文人雅士,说几句不通不通…….叉出去这样的话来为书香门第撑门面,暗地里家暴,贾宝玉差点被打死。

摇摇欲坠的贾府收入很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贾府为了迎合和联系其他权贵,不得不忍痛割爱,卖官求荣,花钱如流水,不懂节省,风光的葬礼、捐官、建设大观园。一切都需要大把大把的钱,钱从何而来,俸禄有多少,田庄连年减产,从乌进孝的黑山村的收入就可以看出来,贾府出现了经济危机,到最后是入不敷出,不败才怪。

2、外部原因:

——时势造英雄。

尤其是战乱年代,王朝更替之时,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宁荣二公顺势而为,成就伟业,这是一种胜利者的荣耀,也就说贾府成就辉煌和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

——天时地利人和融为一体,才有胜利的把握。

贾府的创始人良禽择木而栖,在顺应天时的同时,尽职守则,和一切困难作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胜利了一切就实现了,抛开大的事态,就说说一个人的梦想,有了梦想就要不断努力拼搏,执着坚持,直到梦想陈真,这是需要恒心和耐心,说白了就是没有一件事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得道者多助。

就说《红楼梦》中的焦大,当年力保主子,喝马尿,贾府的开山鼻祖是体贴下属,善解人意,不像贾蓉等辈贪图享乐,肆意殴打辱骂下人,贾府最后的下场就是众叛亲离得结局,连巧姐这样无辜的孩子都让人卖入了青楼。

二、收破烂的冷子兴,无意中看破玄机。

冷子兴是周瑞家的女婿,曹雪芹《红楼梦》中说此人在都中做古董生意,号冷子兴,和贾雨村有共识和缘分,可是为何这两个人会相遇呢?此时的贾雨村丢官无职,生活一度进入了困境,难免会典当一些东西维持生计,或者说贾雨村当官的时候就和冷子兴有交易,官商勾结,就这样相识了,贾雨村欣赏觉得冷子兴是个做大事的人,冷子兴觉得贾雨村很斯文,两人一拍即合,成为了朋友。

这个时候的贾雨村再次坠入落魄的漩涡,冷子兴充其量也是个小打小闹收破烂的,真算不算什么大行家,也有可能专门收贾府打赏给下人的东西,要不就是销赃。

在有着护官符传奇的四大家族面前,冷子兴的确如同收破烂的,算不上个人物。

时隔数月,又一次久别重逢,他乡遇故知,大谈阔论,收破烂改成了演说家,冷子兴笑贾雨村亏是个进士出身,竟然不通,自己通过道听途说的闲言碎语,都大胆妄谈贾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府上下看着辉煌,一如既往,但实际已经开始从内部瓦解,走下坡路,贾雨村自然看不到,能有这等见识,也不会被罢官回乡。

冷子兴的身世作者没有更多的交代,但是从有事拖妻子找丈母娘来看,这个家伙是经常做坏事,干一些不合法的买卖,古董中油喵咪,也许真有梦。

三、曹雪芹让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意义深远。

曹雪芹借冷子兴的口演说贾府,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冷子兴为何得知这样重要的内部消息,还不是从周瑞家这些贾府的下人哪里传出去的,也就是说贾府内部的一些荒唐事不光是焦大看懂了,就连外人冷子兴都看懂了,已经满城风雨了,贾府且蒙在鼓里,依然做着自己的梦。

——大智若愚,愚者自当智,非智者看似愚。

曹雪芹所要写大善大恶大仁,将治世、爱情和历史的发展相结合,总结和概括末世的必然性和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朗朗乾坤,清平世界中这样的远见绝不是一个小小的冷子兴所能够看懂,也不是一介书生贾雨村所能够用才华所掩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自然规律,因果关系。

成则公侯,败则贼,在演说中引出真假宝玉,话语中涵盖历史人物,真是煮酒论历史,冷眼看世界,此演说意义深远而重大,曹工不愧为神笔也。

1小时前

3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