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老腰鼓是什么 如何打的

转角不是爱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理性先森 4星

共回答了486个问题采纳率:91.2% 评论

“横山腰鼓”广泛流传于横山县各乡镇村落,是当地最为普及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深受陕北群众喜爱,有“腰鼓正宗窝子”之美称。腰鼓一般穿插在秧歌队中进行,但也有单独表演的。传统腰鼓只限男性踢打,20世纪60年代后,女性也打,只是有别于男性的动作风格。横山老腰鼓逢节必闹,遇节必舞。陕北横山老腰鼓在横山流传颇广,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产生的具体年代,至今未见史籍详细记载,据横山文化馆调查及部分庙宇石碑的文字存证推测,至少可追溯到明代中期。

  陕北横山老腰鼓是陕北民间舞蹈中的独特品种,其特征如下:   1、既规范又灵活的表演形式:   横山老腰鼓在提取和发展原始材料有益成份的前提下,尽量讲究舞姿朴实、动作规范化,步伐多变,场面穿插频繁,构图对称灵活。   2、既统一又个性的风格特点:   表演时有时会达到情不自禁的程度,使腾空、缠腰、摆头、舞臂、跳转、走翻之类动作更富有艺术个性。   3、既谐调又扩张的舞蹈形象:   上身舞臂动作虽则打鼓,实则怪巧多变,和下身灵活多样的步伐相互配合,构成富有特色的优美形象腰鼓的主要道具有:   虎铮:圆形、中开小口,腹有一珠铃,“伞头”右手中指用红布套于小口,左右旋转,起腰鼓队的指挥作用,古时还有避邪的作用。   伞:又称幌子,长2尺4寸,呈长梯形状,绷布,四面纹有荷花蜻蜓、喜鹊枝梅、蝴蝶牡丹、缠枝莲花图案,顶部为圆形,带穗边,起腰鼓队的指挥作用。   腰鼓:长1尺4寸,直径约7寸,直筒、白茬子(无颜色),比现今腰鼓要大些。   鼓槌 :6寸长的红柳棍,系长红布带。   旋子:(象现在的小马锣 )纯铜手工打制。直径为5寸,音色纯正,为“腊花”所拿。   铰子:(象现在的小钗)直径4寸、拍击时左右手上下搓拍,为“腊花”所拿。   腰鼓服装有:   鼓子手:头包黑布,戴无顶草帽圈,帽口装五彩小纸折花,上身穿钩云布衫,下穿灯笼裤,脚穿黑布鞋。腊花:(是腊月之花,腊梅花的简称,由男性反串)头戴花毛巾,脑后束长腰大辫子,前额五彩珠配小圆镜,身穿五彩老花布大襟衣,下穿两片罗裙,吊穗。

  表演形式

  横山老腰鼓分文、武两种。“文腰鼓”俗称“老人腰鼓”,一般由老人和孩子组成,三个老人配一个孩子,已为返老还童,延年益寿。动作表演又称“下三路”,“即缠腰打”、“掏腿打”、“转身打”。表演显的稳沉平缓,风趣诙谐。“武腰豉”俗称“后生腰鼓”,也叫“上三路”。均由小伙子表演,动作幅度大,力度强,节奏快速多度,舞姿强健有力,“快而不断,犯而不乱”。动作为“转身击鼓踢腿打,跑跳腾空接跪打,蹦有力跨步打,翻个斤斗蹲步打。”   横山老腰鼓的传统表现形式有:小场腰鼓、四人腰鼓、老腰鼓、新腰鼓四种。小场腰鼓、四人腰鼓、老腰鼓、新腰鼓四种。   横山老腰鼓的角色主要有:伞头、挎鼓子、腊花和各色杂丑,其所用道具分别有晃子、虎铮、旋子、小钗、腰鼓等。其衣装打扮上下分五色,暗含阴阳五行,所走的场子,为八卦图案。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

21小时前

2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