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的历史故事

嗯罘倖冨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记忆流痕 2星

共回答了286个问题采纳率:97.2% 评论

孔林是孔子的墓地,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关于孔林的历史故事,以下是一些有趣的传说:

“上不落乌鸦”的传说:据说在春秋时期,孔子为了推广自己的学说周游列国,当他来到了宋国后,宋景公十分欣赏孔子想要招他当官,但却遭到了宋国大臣恒魋的强烈反对。恒魋害怕孔子的到来影响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便派人刺杀孔子,正当孔子命悬一线之时,忽然飞来了一群乌鸦疯狂啄刺杀孔子的人。刺客们认为孔子是受上天庇护的人,于是便放弃刺杀孔子。之后,这群乌鸦就守护着孔林,因此孔林附近的乌鸦从来不会落下。

“下不招蛇”的传说:在孔氏家族在修建孔林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朱砂和硫磺,蛇最害怕闻到这种味道,所以对孔林避而远之,因此在孔林下没有蛇。

以上传说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但是可以看出人们对孔林的珍视和对孔子的崇敬。除了以上两个传说外,孔林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8小时前

1

听风弹吉他 2星

共回答了236个问题 评论

到过曲阜的朋友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在圣人故里,不仅被儒家文化的智慧所折服,更为宏伟的三孔建筑所感叹。这里的一棵古树、一条小河、一处景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散发着圣人智慧的光芒。有两千四百余年历史的孔林,更是有着许多的传说。

由于儿子孔鲤和弟子颜回的先后死去,孔子异常悲痛,身心受到沉重打击。他本想辅佐诸侯恢复周礼,建立一个统一强盛富庶的周王朝,但他的政治宏愿终没能实现。在孔子临终前,他让弟子子贡弹琴,自己和着琴声低吟:

泰山其颓乎(巍峨的泰山啊,将要崩颓)

梁木其坏乎(粗壮的梁柱啊,将要被毁)

哲人其萎户!(一代哲人啊,象草木一样枯萎)

孔子的声音渐渐低弱,当歌声停止时,他正襟危坐,闭上了眼睛。这一天是公元前479年2月11日,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世长辞。

孔子死后,弟子们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哀思和怀念,就决定在孔子墓旁栽上一些树。子贡说:“老师很喜欢松柏,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可暗喻老师锲而不舍、奋发上进、不畏严寒、坚强刚直的品格。”于是,在孔子的墓地旁,弟子们就栽下了许多松柏。

尽管孔子的弟子很多,但远没有在墓地达到植树成林的程度。自汉高祖刘邦公元前195年农历12月以太牢(猪、牛、羊各一头)之礼祭祀孔子之后,历代封建皇帝竟相仿效,才使孔子的身价和名气不断提高。到了东汉,整个孔氏家族的墓地还不过一顷,还没有被称其为林。东汉后,历代统治者一再下令扩修孔子墓地,不断地植树志哀。宋文帝元嘉19年(公元442年),一次就为孔子墓地“栽松柏六百株”。到了唐代,唐太宗贞观11年(公元637年),为了表示皇上尊孔重儒,保护好这片树林,便下令拨给孔氏家族“户二十,奉守林庙”。这是历史上最早称孔氏墓地为“林”的记载。不过,此时所称的“林”,似乎不指墓地,而是说的墓地上的树林而言。后来到宋代大宗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东封泰山过曲阜,专门前往孔子墓地,一改过去的称谓,正式以“林”代称墓地了。从此,孔氏家族的墓地称为“孔林”,亦叫“至圣林”。这三个字现在就在孔林的第一道大门上。

孔子的墓地称林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人物也效仿孔氏家族的做法,把家族的墓地易称为林。孟子的故里有孟母林、颜氏家族的墓地称颜林。曾子的故里有曾庙和曾林。正是孔家的这种风气,逐渐影响到普通老百姓家,把自己家的墓地也叫林,其实有许多的坟地一棵树也没有。据我所知,在我们山东和东北大部地区,现在老百姓仍称自己家的墓地为林,可见“林”在民间的广泛深远的影响。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在孔林,就连一只乌鸦鸟雀都没有,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如不信,你可亲身前来体验一下,或许能揭开这一谜底。

6小时前

4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