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暮年解析

殘留菂煙味 1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情之终 2星

共回答了270个问题采纳率:96.2% 评论

杜甫的诗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这是因为杜甫在经历了动荡曲折的战乱后,经常写些贴近现实的、极为生动广阔的生活画面,他既写时代社会,也写个人家庭的悲酸遭遇,所以他的诗,甚至可以弥补史之不足。

杜甫的暮年,穷困潦倒是出了名的,然而他厉害在哪里呢?他并不苦兮兮地哭诉自己有多难、多辛酸,而仍旧饱含着对社稷、对人民的极大关切,始终是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创作的。他是百姓的代言人,有着仁者襟怀,诗中尽是有血有泪的歌吟。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这是杜甫写的,你说它浪漫吧,单看这两句久别重逢的诗句倒有些感觉,然而它后面还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这是他在写战乱之后和友人久别重逢时的感慨,在融入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之时,仍有着一种迟暮已至的喟叹。

你看,杜甫的“暮年”哪里能有“闲坐庭院”、“听雨声”、“赏月影”的安逸兴致呢,他连平常细小的描写,都会不自觉地融入一丝物是人非、不胜沧桑之感,又怎么会写这样一首“深情”的诗。说起来,这俩字和他整个人就很不搭调。

杜甫的暮年是身体苦,心里也苦,忧国忧民的,不会这么闲情雅致。就算是他还没有经历过苦难的早期,那诗里也是充满了少年气盛的昂扬自信,“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这份壮志和气魄可是不亚于李白的豪气。

21小时前

41

泡泡雪 1星

共回答了115个问题 评论

近来,在多个网络平台上,流传一首据称是唐朝杜甫的作品《暮年》,被冠以“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

然而这个《暮年》的行文、用词、意境都弥漫着现代气息,也因此引发诗歌爱好者们的热烈讨论,“打油诗”“21世纪中二网文味”……有网友一本正经地开玩笑:作者可能姓唐名杜甫,连网络知名作家“六神磊磊”也加入了讨论。

这段《暮年》文字其实不是杜甫的作品,四川杜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徐希平直言它“很拙劣”,心灵鸡汤一般的文字与杜诗的境界差远了。

其实,除了杜甫,李白、李清照等也是被假托的大户。在专家看来,一方面说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应当注意:一些近乎于“恶搞”的假托也会消解经典。

19小时前

45

占欲学长 4星

共回答了401个问题 评论

杜甫暮年的漂泊意识首先是一种悲剧意识,包括故园难归的寂寞,壮 志未酬的失落,生命衰老的悲凉.从总体上来说,就是一种由于诗人在年老体衰之时,既不能回归朝廷实现匡君济世的政治理想,又不能落叶归根完成与亲人团聚的 人生夙愿,因此而产生的漂泊...

16小时前

9

有一个姑娘 1星

共回答了16个问题 评论


从《暮年》中的文字格式上看,就与常见的唐诗不太一样,文字、用词都接近于现代白话。这首作品是这样的:“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有网友问:“这首诗真的是杜甫写的吗?”得到张宏杰的回复:“你猜。”

而在不少网络平台,一些用户声称作者就是唐朝的杜甫,比如抖音用户“传世国学”对此做了赏析,写道“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另一个抖音用户则把这首《暮年》冠以“最美最甜的古诗词”。

12小时前

5

终于我懂 2星

共回答了94个问题 评论

杜甫没有写过《暮年》这首诗。写过《岁暮》。

《岁暮》是唐代诗人杜甫作于唐广德元年(763年)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境战争,时局艰难,朝廷却无人请缨抗敌,而自己漂泊异乡,孤独寂寞;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里懦弱无能的大臣们的谴责;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全诗语言简洁,感情真挚。

岁暮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7小时前

48

爱你不简单 1星

共回答了134个问题 评论

杜甫的入川让他暂时摆脱了战乱,远离了战火,有了一个相对安稳的时代。没有纠结于一个政治事件,没有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和窘困的状态,让他有了一个缓和的空间去思考整个时代。“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诸葛庙》卷十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卷九)杜甫多次到达武侯祠吊唁诸葛亮这个伟大的政治家,想必感情复杂,必然产生了浓浓的共情。

虽然生活相对安稳,但生活的磨难仍不断给杜甫的生活带来种种打击。

就在杜甫到达成都不久后,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成为杜甫新的栖居之所。不料在第二年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成都刮起了大风、大雨倾盆而至,杜甫由自己和家人的苦难遭遇,联想到当时整个时代在安史之乱的捣毁下,山河破碎、雨打风萍、社会动荡的惨况,联想到整个读书人的苦难境遇,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饱含深情、凄楚悲怆,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全诗可以分为4节。第一节中”“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让全诗押韵,顿挫的音节仿佛呼啸的大风,奠定了全诗悲怆的感情基调。第二节,写诗人本人在大风大雨天自己的惨境,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诗人眼睁睁地看着屋上的茅被吹走,甚至还被周围的儿童欺凌。

第三节写杜甫家人的状况,杜甫的孩子饥寒交迫,将被褥踏破,草屋也开始进水,家中浑身湿透,全家不能入睡。第四节,诗人用铿锵的节奏和磅礴的气势,用“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词,展现了诗人伟大壮阔的胸怀,由个人的安危困苦联想到整个天下寒士的生活状况,表现了他“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展现了诗人一代诗圣的精、理想和伟大的人格。

在成都寓居不久,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又开始了他漂泊西南的流浪生涯。本来想坐船东下,找机会回到故乡河南,但当时战乱不断,交通阻隔,只能沿着沿着长江到达夔州,又到了洞庭湖,向南走,到达耒阳。

在耒阳有一个“牛肉白酒”的传说,说是当时耒阳县县令听说大诗人杜甫到了这里,为杜甫送上了牛肉和白酒,晚唐就有这样的说法,说杜甫吃了这酒和肉涨死,郭沫若先生说是唐代冷藏技术不好,酒和肉坏掉了,生病中毒而死。现代学者多不这样认为,多认为杜甫离开耒阳乘湘江北上,病死在舟中。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的时期是他系统反思盛唐以来的兴衰变化,这便是著名的《秋兴八首》,全诗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悲壮苍凉,意境深闳。客观长远的目光看待唐代这个社会,他自觉成为了一个思想家,使他晚年的诗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小时前

3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