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渊主要成就

七月圩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凾芣憅莪 4星

共回答了422个问题采纳率:94.2% 评论

刘德渊,字道济,内丘鲁亭村人,为元代大学问家,性癖直,有操守。能自刻历,对不义之礼不收,对需要之物也不强取于人,朋友去世不远千里也必徒步前往吊唁。对先辈贤人的成绩击掌赞叹。对先贤杀了牛也要祭祀,对有功之将杀了马也要慰劳。人有难时他同情,人有急事他帮办,对自己的事反而不管不顾,人不能不赞叹他的品德。

刘德渊刻苦好学,“为专门之业,非理义不妄言”,为金戊戌(1178年)科河北西路之魁。中统元年被元朝授以翰林待制同知诰兼国史院编制之职。因“不能与时阿合,乃以所得成就学者,立言传,后著书数万言。其说为天地立极,为生民立本,为圣贤者立法。”

在史学上,他曾剖析司马光《通鉴》数百条,“扶翊章武,俾承正统”,完全与《朱子纲目》的见解相吻合,他大喜曰:在天地之间,我不孤独啊!他还精通古文字之学,“士多传习之,凡经指授者,虽节日磥砢,表表有所立,”对后学多有教益。

元朝三公之刘秉忠、张文谦因乡谊对其多所周恤,德渊皆辞而不受。德渊曾在唐山县夫子山建学课徒。与王询共同开创元代教育体制的大学者许衡十分敬重刘德渊的学识品德,“每过邢,必式闾致恭而去。”另一著名学者王恽也经常到德渊著书讲道之所天赐斋(俗称待制院)求学问道。赞刘德渊:“栖迟蓬荜,心融一天,自乐其中,英发之气至老不衰。”

到了晚年,他下决心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后人,在宰牛庄村北筑了几亩大的讲台收徒授课,他讲学的声音在内丘县城就能听到。后人把他讲学的土台称为凤凰台,刘德渊死后,葬于程子墓处的程家湾,王恽应其学生王宁等人所请,为其作《卓行刘先生墓表》依唐代孟郊私谥张籍之例,以门生礼私谥德渊为“明道先生”,内丘人把他的村名以其号为名,改为鲁亭村,永世敬仰纪念。

7小时前

38

时空念 2星

共回答了200个问题 评论

刘德渊最初以藁城籍的金代学者王若虚为师,后来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史学,取得了突出成就。刘德渊曾经撰写了《三为书》数万字,他还分条分析并注解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后来他看到自己的研究理论和朱熹的《纲目》的理论观点类似,于是就发出了:“吾天地间不孤矣”的感叹。

5小时前

9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