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大扫除的由来和寓意

被迫醒来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我的眷恋 3星

共回答了383个问题采纳率:90.2% 评论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18小时前

39

平凡如我 5星

共回答了50个问题 评论

春节大扫除的由来。

扫尘起源于尧舜时代,是从古代驱病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出来的。到了唐宋时期,春节大扫除开始盛行。南宋人吴自牧在其《梦粱录》中记载:十二月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因此,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谚语。

民间流传着一则关于春节大扫除的来历:通州的佃农早先一年从头忙到尾,除了纳粮缴租之外,家中的粮食所剩无几。因此,他们在祭灶的时候恳请灶王爷在腊月廿四日奉命回天的时候在玉帝面前多说一些好话,以便玉帝开恩从天庭的仓库里分拨一些粮食给他们,能让他们在除夕夜的时候能够吃一顿饱的团圆饭。因此,为了迎接玉帝的恩赐,佃农们在每年的腊月廿四日之后将庭院里里外外都打扫的干干净净,以示对玉帝恩赐的敬意。就这样年复一年之后,春节大扫除的习俗也就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了。

那么春节大扫除有什么寓意呢?

按照民间的说法:因“ 尘 ”与“ 陈 ”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出门。因此,在大扫除的时候家家户户把能擦洗的都擦洗一遍,能收拾的都通通收拾一遍,然后再把几年破旧的衣服拿出去烧掉,这一做法叫做“送穷”,意思就是把这一年的晦气都烧掉,来年才能有好运气到来。这样代表了人们辞旧迎新的祈求,同时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原理。

16小时前

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