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鱼竿技巧

互不相 2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孤久獨活 1星

共回答了154个问题采纳率:97.2% 评论

正确的鱼线和鱼竿的绑法:

1、本结绑法

蛇口绳上打个双结,越短越好,长了会乱线,遇到大鱼还会断鱼竿,鱼线顶端10厘米处对折并打结,捏住线圈的交叉点,将鱼线结套在鱼竿上并拉紧,取现时捏住线头外拉即可。

2、气门芯连接法

将竿梢上软带的头打一个结,并折成一个半圆弧形,取一段气门芯,套住软带,将渔线从软带环中穿入,然后打一个结即成,取线时将气门芯从软带上退下。

4小时前

18

慢凋零 1星

共回答了106个问题 评论

 一、钓饵与提竿时机:

  总的原则是饵料较硬时,提竿可晚一些;钓饵较软时,则应稍早一些提竿。如果使用面团或饭粒作钓饵,漂只要往上一送,甚至仅上送3~5毫米,就要及时提竿。因为这类钓饵一入鱼口会立即破碎,鱼感到有异物,会马上吐出。这个过程是短暂的,提竿晚了必然要贻误时机。如果钓饵是蚯蚓,鱼需要几次才能吞入口内。当鱼把蚯蚓嚼破,才感到有异物,这段时间稍长。因此,当漂上升1.5~3厘米时,提竿并不过晚,提早了,由于没有吃稳,反而跑鱼。如果以颗粒为饵,或用较硬的面团,鱼儿要经过第一次吸吐,它还会回头再咬。夏天用蚱蜢、青草钓草鱼时,提竿一定要晚,因为虫饵和草叶伸展较大,草鱼咬食时往往先叼住伸展在钩外的部分,再慢慢吸入带钩的主体,见到漂动,甚至拉黑漂,不必急忙提竿,真正让它咬上钩子,提必中钩。

  二、水的深浅与提竿时机:

  所谓浅水深水并无严格界限。一般认为0.5~l米为浅水、1.5米以上为深水。在浅水垂钓时,由于水线短,漂与钩、坠的距离短,漂反应灵活,鱼一吞钩,漂立即上送或下托,漂上升3厘米左右时,钓饵才被吃牢。因此,提竿过早,极易跑鱼。在2米以上深水垂钓时,如漂上送或下沉就应提竿,如不早提竿,就要贻误时机。

  三、母线长度与提竿时机:

  用长主线,鱼吞钩动作反映到漂的时间要长一些,提竿宜迟;用短主线,鱼吞钩动作反映到漂的时间短,提竿宜早。

  四、漂与坠的匹配与提竿时机:

  坠重,鱼在坠上消耗的`力较大,漂上送低,提竿相对要早一些;坠轻,鱼在坠上消耗的力较小,漂上送高,提竿宜迟些;坠高,鱼吃钩的力量,先在主线上消耗了一部分,后又在坠上及水线上消耗了一部分,反映到漂上的力就小了,上送程度低了,提竿宜早;低坠,鱼吃钩的力量,通过水线很快传到漂上,上送程度高,提竿直迟些。

  五、风线长度与提竿时机:

  在沟渠河汊等小水面垂钓,风线不要过长,留出1米左右为宜。有些钓友往往把风线留出3米以上,如此长的风线弯曲在水中或草上,当鱼吞饵,漂上升时,手腕的抖动力先使风线绷直,然后才能传递到钩尖。无疑,这就存在一个滞后时间。因此,需要及早提竿,否则会贻误时机。

  六、季节气温与提竿时机:

  初春、深秋或者冬季,气温低,鱼食欲不佳,游动缓慢,不贪食,甚至不寻食,吞食时嘴张得小,速度慢,吞饵后抬头也缓慢,甚至吞饵后不抬头上浮。漂的反应为上送幅度非常小,上升速度也迟缓。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漂一动,就要马上提竿。5月份后,鲤、鲫、草鱼等非常活跃,生长快,食量大,吞饵灵活,漂的反应也快,则可按常规提竿,送漂即提,不必过早,归结起来是:早春、冬季宜早不宜迟:夏秋两季宜迟不宜早。

  七、不同水域与提竿时机:

  肥水水域,鲫鱼吃饵送漂缓且低,提竿宜迟;瘦水水域,吃饵急,送漂快且高,提竿宜快;静水鲫鱼多送漂,发现送漂应及时提竿:流水多为黑漂,发现黑漂应及时提竿。常有人垂钓的水域,鱼钓猾了,多为点漂、或送漂缓慢、或漂平移,提竿宜迟;少有人钓过鱼的水域,送漂极为典型规范,发现送漂应及时提竿。

  八、鱼的个体大小与提竿时机:

  大鱼和小鱼的吞饵动作不同,漂的动态也不相同,以鲫鱼而言,50克以下的小鱼吞钩动作灵活,使漂迅速上升,故可及时提竿。1 00克以上的鱼,吞饵沉稳,往往是先观察、品尝,然后才吞饵,缓缓地抬头上浮。这时漂缓慢上升,速度虽慢,但上升幅度较大。在此情况下,不要过早提竿,待其升高二目以上时,再提竿,钩得才牢、才稳妥。

  九、鱼的饥饱程度、单漩群洲与提竿时机:

  鱼饥饿时,见饵就吞,漂讯快猛,故提竿应快;鱼儿饱时,见饵后似食非食,漂讯不太大,提竿宜慢。

  因鱼而异原则。各种鱼的进食习惯不同,吃钩时反应到浮漂上的情形也很不相同,鲶鱼,黑鱼等你凶猛的鱼类,一般吞钩都狠,咬上一口拖着边走,鱼钩刺进喉部,很少能吐出来,即使提竿稍迟些也无妨,所以这类鱼的提竿时机是待漂子汉入水中,便迅速提竿,而鲫鱼、鲤鱼、草鱼一类的鱼,动作文静,咬钩时不凶猛,见了饵食,总是慢慢靠拢,小心翼翼的把饵含到嘴里,试试,尝尝,吞吞,吐吐,反复几次,一旦感到有异物或是被钩尖刺痛,便立刻吐钩而去,因此,钓此类鱼的提竿最佳时机便是送漂或是黑漂,这一步整个过程大约只有1秒~2秒,钓手务必灵敏掌握。

  钓鱼时把握提竿时机的六个原则

  因鱼而异原则。

  各种鱼的进食习惯不同,吃钩时反应到浮漂上的情形也很不相同,鲶鱼,黑鱼等你凶猛的鱼类,一般吞钩都狠,咬上一口拖着边走,鱼钩刺进喉部,很少能吐出来,即使提竿稍迟些也无妨,所以这类鱼的提竿时机是待漂子汉入水中,便迅速提竿,而鲫鱼、鲤鱼、草鱼一类的鱼,动作文静,咬钩时不凶猛,见了饵食,总是慢慢靠拢,小心翼翼的把饵含到嘴里,试试,尝尝,吞吞,吐吐,反复几次,一旦感到有异物或是被钩尖刺痛,便立刻吐钩而去,因此,钓此类鱼的提竿最佳时机便是送漂或是黑漂,这一步整个过程大约只有1秒~2秒,钓手务必灵敏掌握。

  因饵而异原则。

  钓饵有荤素之分,有酸臭,香之异,更有硬软之别,总的原则是要根据饵料的软硬度灵活掌握,饵料硬时,可晚一点提竿,钓饵软属的,提竿应快一些,比如米饭粒,馒头,面包,玉米面,茴香面等新鲜先做的软钓饵,垂钓时,发现漂动,应立即提竿,若使用豆虫,活蚕,蚯蚓,青虾等钓饵时,提竿可稍晚一些。

  因漂而异原则。

  鱼饵吞食饵钓,必然会牵动鱼线和铅坠,从而使水面的浮漂出现不同情况的变化,浮漂的不同变化,就是鱼儿吃饵不同动作的反应,只有善于看漂,才能把握时机,比如现有送漂,黑漂,斜移漂,平移漂,反复漂,闹漂等现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掌握提竿时机,例如发现浮漂先呈点动状,紧接着沿水面一边倾斜移动,一边缓慢下沉,但漂体兵不完全没入水中,这种斜向移动漂,便是提竿的极佳时机。钓荤饵和钓素饵,在提竿时机的掌握上也有所不容,素饵装钩,进了鱼口马上平、破碎,鱼感觉不对劲会;立刻吐出。这个过程很短,只有几秒钟,提竿稍有迟误,鱼饵便吐钩而逃,所以素饵钓提竿宜早,倘若是荤饵,以蚯蚓为例,鱼要分几次才能吞入口内,吞进口嚼破了才能感到有异物,这段时间稍长一些,所以提竿稍晚些也无妨。

  因季而异原则。

  不同的季节和气候,提竿时机也有所相异,严寒过去,春暖花开,经过一冬休眠的鱼饵,始初活动范围窄小,摄食动作也轻,初春鱼儿咬食很少出现大幅度沉浮,这时垂钓鱼漂反应微小,以早提竿为佳,春末秋初,鱼儿大多进入繁殖季节,摄食活动趋旺,此时只需送漂,便立即提竿,冬季鱼儿又进入休眠期,摄食稀少,垂钓提竿宜早不宜迟,另外,雨天和有风的天气,鱼吃钩快,风平浪静时,鱼吃钩动作就较为缓慢,钓者要根据这些规律掌握提竿时机。

  因坠而异原则。

  鱼坠的质地材料不同,其轻重有所区别,一般原则是重坠鱼漂反应慢,提竿宜迟,轻坠鱼漂反应快,提竿宜早。

  因水而异原则。

  水的深浅,对掌握提竿时机也有影响,深水垂钓,因水线长,漂的反应较迟,提竿宜早不宜迟,浅水垂钓,因为水线短,漂反应灵活,鱼吞钩尚未牢,漂已经送上来了,故提竿宜迟不宜早,尤其是在50厘米左右的浅水垂钓,提竿更千万不要心急,惊喜速提,不仅会落空,而且还会吓跑其他被诱引而来的鱼。

2小时前

1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