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知道索取 不知感恩 请问家长该如何是好

你不是唯一 1个月前 已收到7个回答 举报

槑槑着看 4星

共回答了417个问题采纳率:90.2% 评论

我们中国的爸爸妈妈,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父母。从妈妈怀孕开始,一家人就对妈妈开始“熊猫级”的保护。妈妈不再在乎自己的口味,而是每天都在考虑吃什么对孩子有好处,补什么孩子更聪明。妈妈不能提重的东西,不能生气,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全家人用对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来表达对孩子的爱。

孩子出生后,孩子哪怕是哭一声,妈妈也觉得撕心裂肺,心疼得不知如何是好。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教育孩子的经费支出,就占据了家庭收入的很大比例。孩子稍微长大,上小学了、上初中了。除了各种兴趣班的培养,爸爸妈妈宁愿自己缩衣节食,也不愿意孩子的吃穿用度落后于他人。很多父母省吃俭用,孩子却吃穿都是大牌。

孩子成年了,很多国外的父母,会选择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要求孩子经济独立,生活互不打扰。中国的爸爸妈妈,却要掏空家底,给孩子买房、买车,准备结婚生子。孙子落地,更是要做起全家的“免费保姆”。

中国爸爸妈妈,很少用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他们很少说,“我爱你”、“我很想你”之类的话。中国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几乎都是用行动来实现。他们忙忙碌碌一生,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过得好一点。但是,父母这样无私的爱,有很多时候,孩子却视而不见。

网友张阿姨:半年前满心欢喜地,去广州给儿子带孩子。去了不过一个月,就总是给忍不住,给老伴打电话哭诉。儿子每天去上班,儿媳一天和我说话不超过5句。儿媳毕竟不是自己的亲骨肉,怎么会和自己知心?可是,儿子回到家,也总是对我不理不睬。

在广州人生地不熟,我只是在家里埋头苦干家务、带孩子。前几天,对儿子说,自己腰很疼,有时间能不能陪我去趟医院?儿子听了不但不关心,还大发雷霆:“别人已经够忙了,能不能不要添乱?”一气之下,我坐车回到了老家。

网友阿霞:去年兴冲冲和孩子爸爸一起跑到外地大学,想在女儿生日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没想到,遭到孩子大大的嫌弃。“人家哪有空陪你们逛,还要和同学去看演出呢?”她爸说:“我们多想你呀!就是为了看看你嘛!”女儿不快地说:“天天跟我视频,想我干嘛?也不跟我打声招呼,就来找我,真是的。”我和他爸,兴冲冲地去,灰溜溜地回了家。

网友荣宝妈:我和孩子他爸做点小生意,每天斗忙得很,从小就没有管过孩子的学习。但是,儿子阿荣从小学习特别棒,没让我们操过心。儿子一路顺风顺水,考上名牌大学,我们倾尽多年的积蓄,把阿荣送去了美国留学。亲戚朋友都夸我们有福气,儿子很争气。但是,儿子从上大学开始,从来不主动打电话给我们。去了美国以后,谈了女朋友,领了证以后,我们才知道。这其中的滋味,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罢了。

很爱很爱孩子的爸爸妈妈,却换来不懂感恩的“白眼狼”孩子,这其中的原因,确实值得很多家长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到底哪里出了差错?

1、在我们很多的家庭中,孩子的“特殊”地位,让孩子不懂感恩。

很多家庭里,孩子除了学习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对孩子的溺爱程度,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不足以形容。网上有关于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的新闻。也有出国留学的高材生,在国外享受父母四处举债借来的学费。因为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向妈妈举起了刀子。

孩子从小在家里被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给予他的一切。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向父母索取,把父母视为自己的奴隶,毫不懂得感恩。父母总是把世界上更多、更好的,呈现给自己的孩子。孩子从小得到得太多,会觉得一切来得容易,不懂得珍惜。不用付出,就能得到,本就不符合这个世界的规律。孩子的不懂感恩,到社会上也会使他四处碰壁。

2、家庭氛围不和谐,孩子很难学会感恩。

小娜上大学了,她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挑选的学校,都是离家很远的学校。她的爸爸妈妈总是不停地打架,有的时候奶奶也会加入到“斗争”中来。她每天在家都是小心翼翼地,生怕哪一会儿,家里就又会是大呼小叫起来。她说,上大学以后,就再不回家来了。

有的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总是发生矛盾,有的是夫妻之间总是吵架。也有的是婆媳之间总是有矛盾。孩子在这样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内心充满不安和怨恨,很难学会感恩。父母在他童年的底色里留下了阴影,让孩子总是一心想逃离。

3、你不孝顺老人,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孩子总是在观察父母的一言一行,而且在不断模仿、学习。父母如果对长辈孝敬,对亲人、朋友有感恩之心,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心存感恩。相反,家长做了坏榜样,孩子就会成为“坏孩子”。

爸爸妈妈爱孩子是天性,那么父母做到怎样爱孩子,才会让孩子也“爱你”呢?

1、给孩子合适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想要孩子有感恩之心,首先不能溺爱孩子。我们给孩子太多的爱,让孩子觉得,父母什么都唾手可得,孩子就会没有感恩之心。家长可以让孩子适当了解,自己工作的辛苦。让孩子参加适量的家庭劳动让孩子懂得,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

2、爱自己的父母,做孩子的榜样。

老李今年70多岁了,有一儿一女,晚年生活非常幸福。儿女们经常说,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父母对他们非常孝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年轻人更应该发扬光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深受影响。所以,如果爸爸妈妈不懂得尊重、孝敬老人,孩子又怎么能尊重你呢?

3、爸爸妈妈陪伴孩子,不仅仅需要时间,还要讲究“质量”。

爸爸妈妈经常说,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也确实有许多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外,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些家长一边低头玩手机,一边“陪伴”孩子。这种低质量的陪伴,等同于无视孩子的存在。

关注孩子,并且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才有利于发展亲密的亲子关系。一个在精神上经常和孩子沟通的妈妈或者爸爸,才能在心灵上传递给孩子爱和信任。

家庭的基础教育,决定了你将拥有一个怎样的孩子。不想把孩子养成白眼儿儿狼,家长就得把握好爱的度,尽量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孩子也学会爱别人。

1小时前

2

广漠人海 1星

共回答了115个问题 评论

孩子只知索取不知感恩,这与家长的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父母太过溺爱,给予孩子的太多,在孩子早期,这种教育会让孩子错误的认为只要他需要什么,他就可以跟家人索取什么,他不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人跟他说一味地索取是错误的,他的家人也没有给他一种印象是他们需要他,他的脑中从来就没有给予的概念,事实上是父母剥夺了这个孩子给予的能力,我认为能够给予是一种能力,而且在给予的过程中是能够获得极大满足与快乐的。很不幸的是,很多家长剥夺了孩子的这种能力,以及这种能力带来的快乐,反过来却说,孩子只一味索取不知感恩

二,父母太过严厉,教育过程中尤其早期教育过程中没有表扬与鼓励,在给予孩子爱与物质的同时,伴随着的是对孩子极大的贬低,一味的嘲讽挖苦,那么,这样的家庭教育也会造成孩子缺乏给予的能力,只会没有尊严的索取

不管哪种原因造成的孩子一味索取,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改变的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长改变了,自然孩子也会相应的有所改变,但如果孩子已成人,要想改变将会非常的困难,除非孩子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以上仅个人观点

21小时前

5

輩孑嗳伱 4星

共回答了408个问题 评论

问题不够具体,不好回答,只能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性比较差。

首先,孩子本身就处在一个索取的阶段,向家人索取物质的,精神的满足,而自己能回报的又很少,这本来就是正常的,等他成长到成年,有了工作,有了能力再谈付不付出是一个很正常的流程。

所以,是不是家长要求太苛刻了?家长应该反思一下。你有要求孩子付出过吗?付出什么?是不是他心甘情愿的?是不是他力所能及的?家长的付出难道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向孩子索取吗?

其次,如果真的是只知索取,不愿付出,那么,问题大多出在家长身上,你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教给他如何付出?只知索取,不愿付出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他人没有同情心,同理心,共情能力差,那么这种品格是如何形成的?是不是家长太过溺爱,太过以孩子为中心?如果是这样,不要怪孩子,先好好考虑自己以后应该怎么以身作则。

但是,问题总要解决,那么,我认为有一种办法可以尝试一下。

第一步,卡住他的索取,也就是不能他要就给,延迟满足,让他知道什么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得到,别人的付出不是理所应当,可以找一个借口,比如,失业了,没钱了,反正就是让他知道没那么容易得到了。

第二步,演苦情戏,让孩子看到你挣钱的艰辛,但是,为了满足他的需求,家长付出了多少辛苦,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他的同情心,同理心,学会理解大人,只要做到这一步应该问题就不大。

第三步,采取平等交换原则,每次满足他的要求时提出一个合理的要求,你付出的同时,让他也要有所付出,养成孩子平等交换的习惯和认知。

这样慢慢地他在索取的同时也是付出的过程。你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8小时前

12

承諾暧圄 4星

共回答了482个问题 评论

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孩子的性格啥方面不古怪,你也没有必要过多的去焦虑啊。

就以我自己为例,从小乖乖的不调皮,但是也像你这样说的,因为父母亲给自己的所有东西都是应该的,不懂得回报,但是当我自己厄30岁左右成家立业了,有小孩了,我就明白了父母亲对我的这种养育之恩,所以我就越来越孝顺了,所以你现在大可没有必要太过于焦虑,只要孩子健健康康正常的成长不走歪路不走弯路,你们家长把他盯好就行了,你何必这么早就要他图什么感恩图什么回报呢?

你所为他做的一切其实他都知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对吧,时代变化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也没有必要说,吃饭的时候孩子要给你夹菜呀,要体会你的养育之恩,要给你说谢谢什么的,毕竟他太小了嘛,还是个孩子,你一定要注意让他不要去走歪路就行了。

14小时前

34

早惊秋 1星

共回答了187个问题 评论

现在的家庭,子女都是宝贝,一个人享受着全家人的宠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身上也有义务和责任,自己也应该付出。不过,这都是父母教育的缺失造成的。现在,在青少年中,行为卑鄙和为人刻薄的有很多,孩子的残忍行为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残忍与刻薄会留下无法磨灭的人格缺陷,撕碎孩子的道德底线。一个人,没有了责任心,就只能想到自己,只要不如自己的愿,就要报复和发泄。可是家长们却毫不在意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只是拼命地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忘了对孩子进行德育的培养,进行责任心的教育,似乎孩子们只需要考高分,别的什么都不需要了。当一个人享受得太多时,他也许就会将这一切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感恩之心也就无从说起。曾经有人苦恼地说:“我天天在家刷碗,结果有一天我没刷,立刻就被家人说是懒惰,他们怎么不想想我每天双手泡在冷水里那份辛苦呢?” 孩子也会很容易产生一种“理所当然”的想法,他会认为我们爱他是应该的。一旦我们做出“违反”他意愿的事,他反而还可能会抱怨我们“不爱他”,他自己倒先不快乐起来了。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要大声地对妈妈说“谢谢”;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要说一声:“谢谢”;爸爸送给孩子礼物时,要告诉他这件礼物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

9小时前

4

风月酌酒 4星

共回答了42个问题 评论

一、做示范,学感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要以身作则,亲身示范,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万物!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也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也会去感恩一切。

二、不包办,悟感恩

孩子不会感恩有时是我们作为家长太过溺爱,我们要摒弃那种以孩子为中心的思想,不要事事包办,时时代替。我们不可能陪孩子走完人生的每一步路,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在独立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感受到我们家长的不易和艰辛,他们就会体悟到感恩。

三、发现爱,会感恩

有的孩子很少能发现别人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所以自然不会感恩。其实生活中从不缺少爱,只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小妙招让孩子们发现爱。比如:我们可以在家里布置一面爱心墙每次孩子感受到了亲人,朋友,老师……对自己的爱,就把这件事写下来贴到爱心墙上,孩子们通过这面爱心墙就够感受到爱,从而自己也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家长们,愿你们的孩子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健康快乐成长!

3小时前

9

心痛的回首 4星

共回答了464个问题 评论

“我的孩子12岁了,全家非常疼爱孩子,把他示为掌上明珠,可是仔细想起来,孩子除了学习还不错外,还是有着明显的问题:缺乏群体意识、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不考虑别人、对父母只知道索取、甚至觉得理所当然的得到父母给他的一切的爱、没有感激之情、孩子挑吃挑穿胡乱花钱,能做的家务事都不做等。”最近很多家长向我们反映这个问题。 孩子出现自我意识过强,没有感恩意识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从小受到长辈的过分溺爱,养成娇惯放纵的性格。 现代家庭中,父母以及长辈容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处处迁就孩子,使孩子从小就意识到“我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得不到只要一哭一闹也能得到。”于是就容易产生过分的占有欲望以及自大、独尊的心态,时时处处要别人迁就,常常提出无理要求。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 1、家长应改变以前盲目溺爱,一味娇惯孩子的做法。对孩子的具体要求分清是否合理,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应予以指出、拒绝,并对孩子耐心地讲明道理,指出他的不对之处,提出批评。当然要孩子一下子接受肯定是不可能的,这期间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对于孩子的哭闹,家长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是不要再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盲目迁就;二是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大发雷霆,给孩子一个冷处理过程,让他意识到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疏导逆反心理。孩子因为受逆反心理作用,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走向极端故意和父母唱对台戏,其实逆反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孩子自尊心的成人感增强,希望自己的独立意向得到尊重。家长应教育孩子待人处事要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启发孩子学会心理“移位”,设想自己处于别人的位置上考虑问题的心理,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从而疏导逆反心理。 3、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依赖性。孩子自我中心过重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从小家长包办代替、过分的照顾保护和娇惯迁就,对于很多事情,孩子都不用想不用做,因而不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 4、批评与表扬。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发挥批评与表扬的作用,通过批评的约束与表扬的激励,能够使孩子逐渐意识到一件事该不该做、怎样做好。家长批评与表扬孩子的时候,应当向他指出为什么要批评他,该如何改正;孩子做得好,及时表扬。 希望我们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24小时前

3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