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安史之乱 到底是什么原因发生的

不起小姐 3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繁华三千 3星

共回答了316个问题采纳率:91.2% 评论

安史之乱乱在于,即使经济达到了空前盛世,发展的十分迅速,但是由于土地的兼并政策使许多的老百姓都流亡,成了所谓的富的富死,穷的穷死。加上当时的皇上只看到了盛世,过于荒诞,只沉醉于酒色之中。特别是到了唐玄宗后期,李林甫的出现,他执掌权证,嫉贤妒能,造成了很多人才的流失,而且还有安禄山的反叛之心给了机会,所以以后的战争不由分说的进行了。

3小时前

24

哎哟江山 4星

共回答了485个问题 评论

一,从历史必然性上说,任何封建王朝都逃不脱“周期率”,王朝的寿命一般不会超过五百年。二,安史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皇帝荒淫无道,宠信杨贵妃,引起人民的不满。

1小时前

7

晓得你想峩 1星

共回答了161个问题 评论

安史之乱的根本症结,既不是玄宗的政治把戏的高明或拙劣,也不是安禄山个人品格的阴险或者磊落。

造成安史之乱的,也恰恰是造就盛唐的那个东西:城傍。

城傍,就是将被征服的草原部落打散部落统属,安置在边境附近草场的族群。

他们同样是唐帝国的子民,甚至不是简单的羁縻。他们缴纳很少的物质赋税,但是负有承担军事征调的义务。

他们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仍旧保持游牧色彩,但是在军事组织和部族内的人际关系上,则出于唐帝国的军事需求,而被严密的组织化了。

唐帝国在军事上的能量,和它整个国家的经济能量、财政能量是不匹配的。我们把一个国家看成一个机体,经济能量可看作机体所能获取的食物总份额,财政能量可看作机体所能实际吃掉的份额,军事能量可看作机体能将所吃掉的东西转化成四肢力量的份额。

唐前期国力、财力均不如前隋,但是他的军事征服却陡然特出,即便放在整个古代史上,也是难以复制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在食物匮乏的环境里长期徘徊在温饱,但是却四肢健壮,甚至能猎熊博虎,不奇怪吗?

原因就在于:城傍。

军事力量,简单讲:就是我能提供多少物资,然后这些物质能招募和训练多少高质量的战士。

游牧民族进行军事征调的成本极低,士兵的军事训练成本极低,但是军事组织的效率低,协同作战的能力低。

汉族进行军事征调的成本高,士兵军事训练的成本高,但是军事组织上更成熟,各部队协同作战的军事指挥能力更高(在成熟的汉族军队框架内)。

城傍和唐帝国的边境军事体系一结合,一下子就取胡汉之长,避胡汉之短。用成熟的军事组织和军事指挥系统,来统御质优价廉的城邦兵,造就了汉民族政权的扩张奇景,这也是造就盛唐的最重要军事支柱。

唐帝国因为在前期面临巨大的边境军事压力,放权给地方长官,征调外族士兵。因其族群的特殊性,难以用中央集权的严苛办法来层层监督。地方军事长官为了笼络这些城傍,玩玩结为义子,安禄山如此,仆固怀恩也是如此,郭子仪虽然不认义子,下属们却叫他爸爸。

这其实是为了借用胡兵之力不得不做的妥协,唐帝国在前期边境军事管理上,始终未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原因也在于胡兵作为唐帝国的军事基本盘,装不进那么严苛的科层制体系里。

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安史之乱,安禄山不仅仅是作为三镇节度而反,他是作为三镇城傍的军事头目而反。被裹挟着进入河北地区的,何止是藉册上的十八万兵。

可以看到,不仅仅是安史叛军,即便是郭子仪、仆固怀恩的朔方军,其作为一个整体,对唐帝国的忠诚度也要打个问号。安史之乱,暴露的问题就是:这些唐帝国倚重的优质兵源,从族群文化上和组织结构上,都不能被中央集权体制控制。也就注定要成为中央集权的肿瘤。

从一个长时段的历史观察来讲,这个肿瘤是历经河北藩镇、唐末混战、五代更迭,最终将胡兵一半物理消解(战争损耗)、一半化学(长期胡汉杂居)消解,才最终祛除。

为了一百年的璀璨,赔上了二百年的萧索。这两个时间段的分界,就是城傍的反噬:安史之乱。

22小时前

22

林雅熙 1星

共回答了176个问题 评论


我们先看安史之乱经过: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1.安史之乱的发生原因有多个方面,它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等等。

(1)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均田制被破坏,均田农民失去上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导致安史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此外,西北派军阀哥舒翰与东北派军阀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3)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4)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爆发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2.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点:

第一,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北方的经济衰落了,而江淮地区未直接受到安史兵祸。所以,从此之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日益超过北方,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了。

第二,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


第三,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起义,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 第四,安史之乱也使唐王朝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3.总而言之,安史之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乱后,统一、繁荣、强盛的统治局面成为过去,唐王朝开始走上下坡路。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

18小时前

42

峩需求安靜 1星

共回答了19个问题 评论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法纪不法。从武则天开始,为了称帝对唐朝的法纪破坏严重。唐玄宗上台后虽然进行了拨乱反正,但毕竟还是受到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唐玄宗中后期,心灰意懒,贪图享乐,无进取之心,处理国事全凭个人好恶。

二是上层腐化。唐朝统治者过着声色犬马、极度奢靡的生活。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重用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并赋予他们一家肆意挥霍。

三是土地兼并。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贵族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开始了土地兼并。百姓在失去土地的情况下,只能四处迁徙流亡。

四是藩镇割据。由于节度使掌握一方军政大权,边疆军队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财政自留不上交朝廷,导致了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后,虽然安、史的叛将被诛杀,但是仍然安排了安禄山原来的部下担任节度使,最严重的是河北三镇,即成德、卢龙和魏博。这三镇官员自派,财税自留。原任死后,由儿子接替,这就形成了世袭。

13小时前

11

梦被人抢走 2星

共回答了276个问题 评论

安史之乱发生在中国唐朝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公元77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主要由唐朝边疆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反叛唐朝而引起的。

1.经济矛盾

唐玄宗李隆基初年,唐朝正值盛世,经济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有了一定经济基础,上层人士便不满于现状,开始了奢淫浪费,导致国库空虚,百姓赋税年年加重,百姓民不聊生,促使并加剧了社会矛盾。

2.名族矛盾

唐代至建国以来,不断的通过兼并收复了大部分领土,尤其以东北和西北领土之大。至使统治阶级在东北西北建立9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并多数任命当地的少数名族将领,以便广大领土的管理,由于朝廷汉人对胡人的偏见,也导致汉胡之间矛盾的升级。

3.阶级之间的内部矛盾

唐玄宗末期沉迷于美女酒色,特别是杨贵妃得宠,她的兄弟姐妹个个得利得势,权臣当道,朝廷从上到下,腐败透顶。杨贵妃的哥哥王国忠因为妹妹而得宠,官至宰相,此人爱财 爱权,无恶不作,贪婪无比。行官受贿,克扣官兵军饷,特别和安禄山的权利之争,也是发生安史之乱的导火索。

4.权利之间的矛盾

安禄山任三地节度使,佣兵达17万之多,占据当时整个唐王朝正规军的百分二十左右,并且都是常年驻守边关,能征善战的猛将,而朝廷多数是驻守关内的“童子兵”,安禄山觉得自己佣兵过万,应该拥有很大的权利,不满足现状

多重的矛盾,经过时间的积累,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也在警告后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才能长泰久安,天下太平。

7小时前

3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