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的中心思想

恨无知音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你这巴嘎 4星

共回答了482个问题采纳率:94.2% 评论

中心思想:《鹊桥仙》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长久真诚的爱情的向往。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与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此词用情深挚,立意高远,语言优美,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千古佳句。

19小时前

48

兔耳朵 3星

共回答了30个问题 评论

出自:《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原文: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中心思想:《鹊桥仙》表达了一种对于美好长久真诚的爱情的向往;但是落实到诗人,应该是诗人对自己的感情的一种自我安慰吧。作者和爱人分别两地,唯有安慰自己感情会长久。

17小时前

5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