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孟子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灵月之玫 3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潇洒分手 3星

共回答了324个问题采纳率:96.2% 评论

孟子世称亚圣,其思想和才能极其高远,单从他流传下来的书籍中便可以看出,世人对他的尊崇,皆是必然。关于孟子的故事有很多,小编举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1,     孟母三迁

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传说孟子少年时极其好学,见到什么都跑过去学习一番。一开始的时候,孟母和孟子居住的地方有一块墓地,此地经常有人举办丧失,于是孟子经常跑过去跟着办丧的人学习。孟母一看,感叹这里不是该居住的地方,连忙搬走。

第二次地方有很多集市,于是孟子就经常跑去模仿那些商人,学习他们经商的手段和说话的方式。孟母一见,觉得不是好地方,便再次搬走。

第三次终于搬到了学宫旁边,于是这次孟子跟着那些文人学习礼法和知识。孟母一见,这才满意,感叹此地才是应该居住的地方。

这个故事我们总结两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环境的影响和背后的女人。孟子背后的女人便是他的母亲。

2,     孟母不欺子

既然说到了孟母,就再接着说孟母的一个教育故事。再孟子小时候,一次看到邻居家杀猪,于是懵懂的孟子过去问母亲,邻居杀猪干嘛?孟母当时随口答道:“给你吃”。可话音刚落,孟母就后悔了,觉得自己从小就再教育孟子诚实,现在怎么能忽悠欺骗孩子呢,这不是再教他不成熟吗,于是立马赶去邻居家买下了猪肉。

11小时前

9

风雨难洗 4星

共回答了418个问题 评论

孟子休妻

孟子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与母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叉开腿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

孟母说:“什么原因?”

孟子说:“她叉开腿蹲在地上。”

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

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

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

9小时前

49

为迩卟花芯 4星

共回答了442个问题 评论


孟母教子

孟母教子有方,在《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记载。

孟母三迁

孟轲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玩的时候学做丧礼。孟母便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轲又学拿刀杀猪并叫卖。孟母就把家搬到学校附近,孟子游戏的时候,就学习模仿学礼节,满意的孟母便定居下来。惟此叙述只有二迁,由东邻买豚的故事可推知孟子亦曾与屠户为邻。

断机教子

孟子一次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缉麻线,看到儿子逃学很生气,把机上正在织着的麻布割断。 孟子问母亲为什么,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如果现在荒废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有所感悟,随后勤学不止,并拜子思的门人为师,终成天下大儒。

后世纪念

元朝延祐3年(1316年),追封孟子父孟激为邾国公,追封孟子母亲孟仉氏为邾国宣献夫人 。

喜欢我的点下关注,谢谢!

6小时前

35

小鬼跟我走 1星

共回答了154个问题 评论

我分享一个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个故事我很早就听说过,印象也是最深。第一次孟母把家安置在坟墓旁边,结果孟子学会了扫墓这一类的事情,第二次把家安置在集市,结果孟子学会了夸口做买卖,第三次孟母把家安置在学校旁边,孟子学会了诗书礼乐,仁爱礼让。孟母三迁的故事与古代的一句俗语很相似,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侧面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后来也指你接触什么样的人,你终究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2小时前

3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