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时期的宰相是谁

眷恋寂寞 3个月前 已收到8个回答 举报

女人旳擅变 1星

共回答了191个问题采纳率:95.2% 评论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北宋初期奸臣,五鬼之一。他二度为相,被时人称为“瘿相”。宋真宗时期官至宰相、主和派代表。

王钦若为淳化三年(992年)进士甲科及第。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丞、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

4小时前

16

摁峨羡慕 2星

共回答了274个问题 评论

宋真宗时期最著名的宰相是寇准。

寇准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寇老西儿,他在真宗一朝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比如在辽国南侵的时候,就是寇准强拉着宋真宗御驾亲征,挽救了战争颓势。

寇准为官非常清廉,虽然身居宰相,却是家无余财。这一点非常让人敬佩。

2小时前

45

不打烊 2星

共回答了213个问题 评论

宋真宗时期宰相有:王旦、吕端、张齐贤、李沆、吕蒙正、向敏中、毕士安等人。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北宋名臣,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之弟;

张齐贤: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南)人。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北宋著名政治家;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河北邯郸)人。北宋时期名相、政治家、诗人;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臣。后汉符离令向瑀之子;

毕士安:本名士元,字仁叟,一字舜举。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

21小时前

21

流年浅伤 3星

共回答了308个问题 评论

是寇准

寇准在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辽国)南下犯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凖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17小时前

24

那承诺 4星

共回答了447个问题 评论

答: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吕端、张齐贤、李沆、吕蒙正、向敏中、毕士安、冠准、王旦、王软若、丁谓、李迪、冯拯。吕端(九三五年一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北宋名臣,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函吕涂庆之弟。呂端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好学上进。

12小时前

5

辛里只有你 2星

共回答了212个问题 评论

真宗时期宰相

吕端 张齐贤 李沆 吕蒙正

向敏中 毕士安 寇凖 王旦

王钦若 丁谓 李迪 冯拯

吕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北宋名臣,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之弟。

吕端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好学上进。 最初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后周时为著作佐郎、直史馆。北宋建立后,历知成都府。宋太宗时累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至道元年(995年)拜相,出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升门下侍郎、兵部尚书。为政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太宗称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太宗驾崩后,吕端力挫阴谋,扶立太子真宗即位,以功加右仆射。咸平二年(999年)以太子太保致仕。

咸平三年(1000年),吕端去世,年六十六。追赠司空,谥号“正惠”。《全宋诗》录其诗二首。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南)人,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北宋著名政治家。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史称其“四践两府、九居八座,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张齐贤去世,年七十二。追赠司徒,谥号“文定”。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传于世。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河北邯郸)人[。北宋时期名相、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元年(998年),拜平章事、监修国史。次年,改中书侍郎,拜东京留守。咸平四年(1001年),加门下侍郎。咸平五年(1002年),加尚书右仆射。

景德元年(1004年)卒,年五十八,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乾兴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李沆以清静无为治国,注重吏事,尤为注意戒除人主骄奢之心。有“圣相”之美誉,史称其为相“光明正大”,王夫之称其为“宋一代柱石之臣”。《全宋诗》录其诗三首。

吕蒙正(公元944年 - 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谥文穆,赠中书令。

向敏中(949年-1020年4月23日),字常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大臣。后汉符离令向瑀之子。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及第,历任工部郎中、给事中等。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拜同平章事。受任后,向敏中谢绝客人,门庭寂静无声,真宗因而称赞说:“敏中大耐官职!”咸平五年(1002年),再次拜相。

晚年因买薛居正宅院,并与张齐贤争娶薛惟吉遗孀,被指责“洁之操蔑闻”,贬户部侍郎,出知永兴军。

天禧四年(1020年)去世,年七十二岁,真宗为其废朝三日,追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简,后因曾孙女向氏为神宗皇后加赠燕王。有文集十五卷。

毕士安(938年—1005年11月14日),本名士元,字仁叟,一字舜举。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

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进士。宋太宗太平兴国中,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992年),召入翰林为学士。宋真宗即位,权知开封府事。咸平中,复为翰林学士,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景德元年(1004年),进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澶渊之战时支持寇准,力主真宗亲征。景德二年(1005年)卒,年六十八,谥文简。有文集三十卷,今已佚。《全宋诗》录有其诗。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王旦 (北宋真宗时期名相)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北宋名相,兵部侍郎王祜之子。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3年),澶渊之战时,从真宗至澶州,因东京留守、雍王赵元份暴疾,驰还权留守事。

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监修《两朝国史》。他善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变。掌权十八载,为相十二年,颇受真宗信赖。但受王钦若说服,未能阻止真宗的天书封禅之事。

王旦晚年屡请逊位,天禧元年(1017年),因病罢相,以太尉掌领玉清昭应宫使。同年九月卒,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故后世称其为“王文正”。乾兴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庙庭。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题其碑首为“全德元老” 。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全宋诗》录其诗3首,《全宋文》收录有其文。

王钦若 (北宋宰相)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北宋初期政治家,宋真宗时期宰相、主和势力代表。

王钦若为淳化三年(992年)进士甲科及第。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丞、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澶渊之战时,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与宰相寇准对立,出判天雄军。大中祥符初年,为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伪造天书,争献符瑞,封禅泰山。累官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他二度为相,被时人称为“瘿相”。

天圣三年(1025年)卒,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穆”。因主导编纂《册府元龟》而知名。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1012--1016)任参知政事(次相),天禧三年至乾兴元年(1019-1022)再任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李迪(971年-1047年11月1日),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

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状元及第,历通判、知州、知制诰、节度使等职,多次出入内外,两度官至宰相。晚年以太子太傅致仕。

庆历七年(1047年),李迪去世,年七十七。追赠司空、侍中,谥号“文定”,仁宗亲题其碑首为“遗直之碑”。《全宋诗》录其诗,《全宋文》录有其文。

冯拯(958~1023),字道济,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太平兴国进士,景德间除参知政事。祥符东封,以拯为仪仗使。卒谥文懿。《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6小时前

16

情趣肥 3星

共回答了31个问题 评论

宋真宗赵恒的宰相们

真宗朝宰相一共有12个人,分别是吕蒙正、张齐贤、吕端、李沆、向敏中、毕世安、寇准、王旦、王钦若、丁谓、李迪、冯拯。

这12人中的前三位都曾是太宗朝旧相,特别是吕蒙正,先后三次入相,这一经历唯有赵普可与之相比,但由于年龄问题,吕蒙正、吕端在真宗朝多数时候都是德高望重的象征,如果提到真宗朝诸相,还是圣相李沆的贡献最大,而最知名的则是寇准。

李沆是最受真宗信任的一位宰相,就是他拒绝真宗直接封刘娥为贵妃的诏书,因为他的拒绝,真宗只能收回成命,改封刘娥为美人。

王旦和李沆相比,不止是格局的差距,还有能力和性格的区别,比如当时正逢党项李继迁闹腾不休,时为参政的王旦就感慨:啥时候能坐享太平悠闲无事啊!

李沆就说:平日里稍微有些小事让人忙碌,可以使人提高警惕,如果四方安宁,君臣都安享太平,朝廷也未必不出问题。

后来宋夏战事暂停,李沆又经常向真宗奏报全国各地这里水灾、那里旱灾、这又有变乱等等琐事,王旦就特别不理解,他觉得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不值得去烦扰皇帝,你让皇帝休息休息不成吗?

李沆就很认真的告诉王旦:官家还年轻,就应该让他知道四方的艰难,这样他才知道国家的真实情况,如果不拿这些琐事去烦扰他,闲来无事的他就会去声色犬马追求享乐,要不就是热衷土木搞基建,修仙拜佛的折腾事。

王旦听了,很不以为然,觉得李沆有点危言耸听,然而,等李沆死后,王旦为相时,平静无事的真宗果然东封西祀,崇奉道教,又是追封神仙祖宗,又是大造宫观,全国上下如风如狂,无力阻止的老王旦想起李沆的话,不由感叹圣相的先见之明。

王旦虽然性格软弱,总是不忍心违逆皇帝,但他所拥有的宰相格局和大气又完胜寇准。寇准经常在真宗面前说王旦的坏话,揪王旦的小辫子,王旦在真宗面前却总说寇准的好话,真宗就说王旦:寇准经常诋毁你,你还称赞他?

王旦说:我久居相位,必然有很多想不到的过失,能被寇准指出来批评,这是好事啊,从而可见寇准的心直口快。

当时王旦在中书,寇准在枢密院,寇准看到中书公文有违例的地方,就去给真宗打小报告,指出中书的错误,不但王旦被责罚,中书的书吏们也被处罚。

随即中书就也发现枢密院公文有违例的地方,书吏们都希望王旦报复回来,找寇准的麻烦,然而,王旦却命人把公文送到枢密院让他们自行改过。面对王旦的举动,寇准也不由惭愧,连连夸赞王旦有肚量。

和王旦相比,寇准的确是睚眦必报、小家子气,他被罢枢密使时,还向王旦请托求使相,被王旦严词拒绝,但王旦临终时,却向真宗举荐寇准为相。王旦因为自身软弱,被真宗拖累名声,寇准则是自己被自己坑,很多麻烦都是他自己种下的恶因带来的。

寇准气性不好,性格傲慢,经常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天老大他就是老二,除了他其他人都是渣渣。他这一点,和明朝的高拱高新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有能力,有才华,就是性格不好,睚眦必报,没好人缘,动辄就和同僚吵架,属于那种没理扭三分、得理不饶人的主儿,同时,和李沆、王旦相比,寇准不但没有识人之明,还欠缺为相的格局。

寇准曾向李沆举荐丁谓,说丁谓很有才干,李沆却并不任用丁谓,还好心提点寇准:你看看丁谓这个人,能让他位居人上吗?不明白李沆好心的寇准却反问:像丁谓这样的人才,你能始终让他位居人下吗?李沆并不在意寇准的无礼,反而笑着说:你在他日后悔时,就会想起我的话。到了后来,寇准被丁谓气得七窍生烟,两人斗得死去活来时,寇准才不得不佩服李沆的识人之明。

寇准欣赏丁谓的才干,但却不知道尊重他人,这也是丁谓和他反目为仇的原因之一,其次,还有和林特的关系,寇准讨厌林特,但丁谓却和林特交好,寇准就很生气。这一点,寇准表现得和幼儿园小朋友一样,你只能和我做朋友,不能和我讨厌的人做朋友,不然就是对不起我。

寇准能够名扬千古,混得好名声,除了在辽宋战争中是主战派以外,他得感谢评书和戏曲对他的美化,在评书和戏曲中,天官寇准就是忠臣的代表,正义的代言人,然而,在事实上,寇准的能力以及对国家的综合贡献,还真不如奸邪丁谓

21小时前

25

错得离谱 3星

共回答了325个问题 评论

吕端(935---1000),字易直,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出生在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上进,终成大器. 其祖父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其父吕琦做过后晋的兵部侍郎.吕端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禁卫官),后任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等职. 入宋后,曾任太常丞、 浚仪知县、定州同判、成都知府、开封府判官、蔡州知州、开封知县、 户部郎中、大理少卿、右谏议大夫等职.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拜为参知政事.是年底,左谏议大夫寇准也被拜为参知政事.咸平元年(998年)夏,吕端身体有病,请求辞去官职,宋真宗不允,却免去了他进殿朝见的礼节.真宗亲自到家中探望.

咸平三年(1000年),吕端病卒,年66岁,赠司空、谥正惠 .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

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1012--1016)任参知政事(次相),天禧三年至乾兴元年(1019-1022)再任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13小时前

2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