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如果想劲节节贯串的完整一气的呵成 应当怎样做

金牌法令 3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欲与野心 2星

共回答了7个问题采纳率:91.2% 评论

练习太极拳如果想劲节节贯穿的完整一气的呵成,应当怎样做?答:练习太极拳想把它练习到整个套路完整一气,没有间断,还要在完整一气的情况下做到节节贯穿。这个要求其实挺高的。如放在整个套路的练习中能做到完整一气而无间断,一气呵成,还能节节贯穿,那首先一,要做到对太极拳所练习的套路拳架要规整,如拳架不规正,练拳的姿势上,拳架结构上有毛病,你可以做到一气呵成,而做不到节节贯穿。二,要对所学套路达到在无意的情况下做到对套路练习的纯熟。只有做到不用再去费心思的去想下一个动作姿势或者式子,才能在练习拳架套路时做到一气呵成。三,要想在劲上做到节节贯穿,比须能做到全身性的放松,如只能做到局部,那节节贯穿就是空想。只有在意识的领导指挥下,全身性的都能做到放松,这时才能做到意到气到,做到意到随着动作拳架的要求,节节贯穿的把姿势按拳架的劲路需要而完美的做出来。什么是一气呵成,只要在整个套路的练习中,没有停顿的打下来,就是一气呵成。什么是节节贯穿,那就是全身骨节,包括你的脊椎骨二十四节,都能在拳架套路运行中,能在意识的指导下做到节节放松,想让那块松,那块就能松,而在意的指导下能拔开,能合住,能按你想的把劲完整的上下传递,那就做到了节节贯穿。回答完毕。

2小时前

46

静悄悄 4星

共回答了498个问题 评论

打好太极,想要节节贯穿,拳论已经讲的很清楚: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然而世人多以自己的想法与竞技对抗方面的理解去联系,先人早知此避,谓为舍近求远。人多不自误,不肯舍己虚己,知上立知,何能得悟?阴阳者所谓有来有去也,不丢不顶,能合上即为阴阳。先从桩功开始,松透自身,接合外物,方始走架。念念不忘命意源头在腰间,先能用腰将全体托虚,而后得中,无有阻碍,才能贯通。

1小时前

37

廢物利用 1星

共回答了134个问题 评论

练习太极拳如果想劲节贯穿完整一气的呵成,应当怎么做?

练习太极拳,如果我一开始就说太极生两仪,未免太过纠结于深奥的理论,姑且把太极拳当做一种“圆运动”来理解和练习,或许更容易理解接受。

把“圆运动”贯彻始终,就可以做到劲节贯穿完整的一气呵成。

练习太极拳,力道不能去得太尽,必须留有余地,就好理解了。而且记住力道是沿着圆运动的圆周鼓动的。

每一个关节都随时可以成为圆运动的圆周的圆心。要做到这一点,太极拳练习必须做到如下几个要领,参见图一:

1、虚领顶劲;

2、含胸拔背;

3、沉肩坠肘;

4、松腰塌胯;

5、开胯圆裆;

6、松腕舒指;

7、气沉丹田;

8、扣足展膝。

这些要领需要在练习过程中慢慢体会,假以时日,水到渠成。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第三点的沉肩坠肘;

“沉肩”的要点是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永远不要“耸肩”!

“坠肘”的要点是,肘部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都是下坠的“感觉”,不要有“轻飘飘”的感觉,力道从“沉肩”开始沿上臂至肘关节至手乃至手指,整个过程自我感觉是有点“下坠”,力道是沿着一个圆的周长发动,谨记力道绝对不是直来直去!

以上文字看上去有点勉强,主要因为,练习太极拳,需要靠自己的悟性,套用一句比较常用的大实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以上回答希望可以对你有点启发。

22小时前

39

傷忄靑 1星

共回答了101个问题 评论

讲究天人合一。首先要身体健康没有疾病,或者说你有疾病要先通过练拳把病逐渐消除。我想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身体健康,比啥都好。身材健康了,再按太极拳松静等要求练习,看视频、看书、交流、请教、练习揣摩。不过我想能通过练拳达到身体健康已经是极好极好的了,你说呢?

18小时前

8

华丽的外 4星

共回答了484个问题 评论

1、动作

  太极是一个动作紧接着一个动作的,虽然是两个动作,但是中间是没有停顿的,是连续的进行下去的。所以在最开始学习太极拳时就应该尽量使动作能够连贯起来,尽量不要有断裂。不过对于初学者而言,不能贯连从而出现如缺陷、凹凸和断续等弊病,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产生这些弊病的后果,即产生“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断”的产生,常表现在动作做得过大、过快或过慢之中。动作做得大,人的平衡就不能很好的掌握。而平衡是练太极拳最为重要的原则。譬如,在练太极拳时,动作做得过低,超过自己的能力,你就无法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就是断劲,也就是不贯穿。因为你必须依靠“调整”才能保持平衡,否则就无法复原。于是“断”的弊病就产生出来了。同样,动作做得过快或过慢,也是同样会产生“断”的弊病。·太极拳是一种非常注重均衡的拳术。无论力量、速度和动作,都要求做到相对一致。譬如,初学者盘一套架子,大致要求在20—25分钟。随着动作的熟练和功力的提高,就可以相应调整到30—40分钟。最多也不能超过45分钟。对于时间的原则必须是在均匀的速度下进行的。所以,在盘架子的时候必须将时间、速度调整到相对均匀的状态。也就是说,原则是不能停顿。

2、骨节

人身体由骨骼支撑起来。通顺不通顺关键在于骨骼的排列方向,在于骨骼中介的节点(即关节)。节节贯穿,首先要保证骨节对正,才能使劲力贯穿。这要在名师指导下仔细揣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调架子、捏架子。

3、力量

  节节贯穿要求掌握力道,不能“犯浑”。练太极拳要以“轻灵”为主。不能用浊力。浊力也会产生“断”的弊病。因为浊力的发力和所用的力量和速度相关的。以“掩手红拳”为例。如果用浊力,打出的拳就不容易控制时间,力量和位置。如果你打出的拳不能控制,就会自己失去平衡,也不能及时复原。这样你就会处于失重的状态,而这时候自己必然处于失去防卫的状态。其次使自己失去了平衡,更容易受到攻击。

  太极拳中讲究虚实结合,对于力量也有这样的要求。如何进行相关的把握就需要你通过不断地练习来体会了。太极拳中的力量应最好达到即能够专注于一处,又能够及时支撑其他地方。

  4、行气

  贯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与“气”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关联。《太极拳十三式行功心解》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练太极拳不能有迟重的感觉。行气要求“顺遂”,就是要求平稳地进行,也就是贯串的意义。所以说:“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 活之趣”。

  行气是练太极拳的高级阶段。但是,行气的基础,是初级阶段锻炼的结果。所以,行气是物质的,而不是精神的。行气与发劲是因与果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关联的。我们不能把行气看成是非常神秘的。问题在于你是否在明师指导下真正地下功夫。

所以,贯串对于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或是已具备相当功力者,都是应该十分注意的。也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许多太极拳爱好者都不太注意“贯串”的重要性。其实,在练太极拳的四大原则中(轻灵、贯串、气宜鼓盈、神宜内敛)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

  做好这几个方面能够有效地帮助练习者掌握太极拳的贯串特征,才能进一步的加深对于太极拳的掌握。对于外在要做到轻灵贯串,内则需要气宜鼓盈、神宜内敛,将他们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可以提高你的太极拳水平。

13小时前

1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