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最早的语言

一见钟情 1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人生像电影 4星

共回答了442个问题采纳率:96.2% 评论

众所周知,湛江目前流行的语言除普通话之外,主要流行粤语、闽语和客家话三大方言。在历史上,粤西本是一个南蛮之地,现属于汉语言的几种方言,其形成和分布都与人口的来源和迁徙密切相关。

秦汉以前,两广、福建一带都少人居住,只一些土著人被称为古越族。他们说什么话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已经无从考究。

春秋战国以后,少量吴越以及楚人进入广东地区,带来了最早汉语言。到了秦汉时期,大批中原人进入岭南,其中有一部分进入雷州半岛一带,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共生共存,在争斗与合作中,互相影响同化。

汉魏以后,雷州半岛的土著逐渐分离,出现了壮、侗、黎、瑶、苗等民族的前身,但与现在的民族并不一样,曾有一段时间,俚族很强大,统治了大半个广东,后来被汉化消失。这些民族都有自创的简单语言,与汉人接触后,又使得他们的语言受到了一定的汉化。

唐宋元明时期,是雷州半岛以及北部一带出现大量移民的时期。当时雷州半岛的人口稀少,可统计的人口总共只有几千人。因此这一时期迁入的人口对雷州半岛的语言影响很大。他们主要分布于徐闻、海康、遂溪三县,也有小部分在廉江和吴川。到了清乾隆年间,雷州半岛的人口已达二十多万,基本上都是汉人移民的后代。

这些移民主要是来自福建,原因有多种:一是战乱逃亡,二是发配流放,三是当官的任期满了就此定居,四是经商做港口贸易,五是投奔亲友。在古代,交通不方便,治安也不好,经常有山贼海贼出现。古人去到一个地方,很有可能一辈子都难以回到家乡,不得已在当地扎根,开枝散叶。

这些福建移民从粤东海道而来,部分直接在潮汕地区定居,因此潮汕话也是闽语的一种,与湛江的雷州话有相似之处。剩下的则流落到雷州半岛、桂东南、琼北等地。这批自东而来福建移民被当地人叫做“东客”,他们说的语言也曾被叫做“东话”或“客话”,后来受本地少数民族语言影响,再融入少量白话,形成了现代的雷州话(民间又称黎话)。

新来的福建客,人多势众,又掌握着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很快征服或驱逐了当地的土著。原来的少数民族被迫迁往广西或海南,留下的也完全被汉人同化。到了元朝的时候,雷州半岛已基本上全是汉人了。蒙古人虽然掌握政权80多年,但他们是绝对不会到大陆最南端来居住的。

那么,闽话又是来自哪里呢?其实闽话也是古汉语的一种,它源自唐宋时期的“中州之音”,也就是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读书人讲的一种话,又称“河洛话”,其中有一些用词与古文类似,在现在的雷州话当中,还能够隐约的找到文言文的痕迹。

广东白话形成的时间比闽南语更早,主要在西江一带。自古以来都有粤语人群不断的进入雷州半岛,尤其是明清时期,大量珠三角的商人来到雷州半岛和粤西做港口贸易,有的则在本地定居,带来了大量的粤语人群,也对当地的闽语进行了渗透。

受粤语影响较早的地区有吴川(梅菉镇)和廉江,这些市镇的商品贸易较发达,使得粤语成为省内商人交流的通用语言。到了元明清时期,顺德、恩平、高州等地的粤语人口相继迁到了廉江、吴川的农村,与当地人本身的方言融合,形成了吴川话和廉江白话。

从族谱中可以看出,吴川很多姓氏的祖先仍然是来自于福建,最早的方言仍是闽语,只是后来受白话影响,才形成了吴川话,至今吴川话有些发音也和雷州话相似。

而廉江山区人口很少,原本是瑶族聚居的地方,瑶族被消灭驱逐之后,由少量汉人在此耕种繁衍。后来的大批廉江汉人移民,来源主要是明清时期来自福建汀州及广东嘉应的客家人,所以客家话也成了廉江的重要方言之一。

至此,湛江出现了闽、粤、客三大方言,而这三种方言经过数百年的变迁,互相交融,甚至受普通话和英文的影响,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闽语也就是现在的雷州话,民间又称黎话;粤语发展成为湛江白话、廉江白话、吴川话等。客家话则变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涯话。

另外,还有一些小众的方言,如廉江的海獠话和地獠话,都是外来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结合形成的,有粤语或闽语的影子。这两种方言由于使用者人数太少,实力不强,现已面临失传。

总之,语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受种族的迁徙和实力的斗争有关,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最终留下的语言都是强者的语言,弱者只能成为历史的过客。

就如这100年间,英语成为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跟欧美国家的发达是密切相关的。如今普通话在全世界崛起,也说明我们的国家强大后,在语言方面也有话事权了,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21小时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