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在古代的别称

心头朱砂痣 1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信笺落尘 2星

共回答了61个问题采纳率:98.2% 评论

古代把双扇叫做“门”,单扇叫做“户”,合称“门户”,有时也称扉。

“门”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在房屋入口,并列安装两“户”。有的甲骨文省去房屋入口的上框。造字本义:名词,房屋入口处可开关的双户。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户”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甲骨文的“户”字,像一块有转轴的门板,是“门”的一半。古时门一般都是左右分开,各有一扇,单独一扇门就是“户”。“户”的本义,是指单扇的门,引申为房屋的出入口。

“扉”形声字。从户,非声。从“户”表示与门户有关。本义为门扇,如柴扉、门扉等;引申义为屋舍。

6小时前

6

宋传蓉 1星

共回答了181个问题 评论

  门的雅称为门扉。“门”本义指房屋两扇的外门,与作内门的户相对。它是人出入房屋的必经之处,又引申为途径;门通常建于居家的房屋中,由此引申为门第、家族。而“门扉”指的是一栋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

门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两扇的大门。“门”由两扇门构成,或由两扇门上面加一横木构成。甲骨文的“门”正反映了商代晚期房屋建筑中门的结构。从甲文到楷书,形体相同,即左、右两竖像门轴,相对两幅像门面,正像门的样子,似可看作独体象形。

4小时前

5

他的宝 2星

共回答了28个问题 评论

门在古代叫“户”,为了避羊祜的名讳,古人把“户”改称为门,这就是“门”的由来。为了避羊祜的名讳,荆州人把房屋的“户”改称为门。窗户的本意分别指窗和门,为避开羊祜的名讳,改称“门窗”。这个说法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人一般把门叫做什么?

双扇叫“门”,单扇叫“户”,合称“门户”,

1小时前

22

忘心惊梦 3星

共回答了399个问题 评论

门”顾名思义,就是房屋的出人口的遮挡物。一门之内所居常为一家人,门也就是一家人的出人之口,由此“门”引申为“家”“人家”“家族”“门第”等意思。日常生活中凡是和“门”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往往都会用“门”来指称,门是出人口,从这个特征出发就延伸出了“阀门”“气门”“油门”等说法。

23小时前

10

唐僧借梳子 2星

共回答了253个问题 评论

仪门即礼仪之门。旧时官衙,府第的大门之内的门,也指官署的旁门。“衙门”或“官邸”辕门内具有“威仪”点缀的正门,成为仪门。有的旁门也借称“仪门”。有的后门也可以称为“仪门”。

18小时前

1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