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评语

错过的一切 4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青青馨雨 3星

共回答了323个问题采纳率:98.2% 评论

评《十二公民》:优

近日看了国内改编版电影《十二公民》,随后又看了原版的《十二怒汉》。虽然取材于同一个故事,但两个版本带给我的感受并不一样。国内版的《十二公民》完成度很好,在我看来算得上优秀的改编作品,但仍有它的一些不足,下面来聊一聊。

一、一部改编非常用心的电影,值得赞扬

先说说优点吧。

电影《十二公民》完成度非常高。基本的故事框架没有变动,改变细节使之更加接地气,显得更加真实。故事梗概:一件杀人案,看似证据确凿。学校组织模拟法庭,审理此案。12个陪审员中11个人选择有罪,只有一位8号先生投了无罪。随着讨论的进行,案件的疑点一步步浮出水面,最终12位陪审员都投了无罪。

1、人物身份的改变,代入感更强。

《十二公民》中12位“陪审员”的身份做了改变。变得更加本土化,北京土著、出租车司机、小卖部的老板、学校的保安等等,让观众更容易被带入剧情。

其中一个“陪审员”是一位老人,我觉得国内改编版的《十二公民》比美版的《十二怒汉》塑造的更好。老人这个角色,也就是坐在8号先生旁边,第二个支持被告无罪的人。8号先生面对大家的反对,孤注一掷说再次投票,如果还有其他人选择无罪,那么就要继续讨论下去,如果没有人支持无罪,他决定尊重大家的意见。对于在电影中改变了整部故事走向的关键情节,理论上需要更有力量的支撑。

在《十二公民》中老人的行为背后是有很强动机的。他年轻时曾经被批斗过,也曾被一个“批斗”他的人温柔的保护过。他想去支持一下这个男孩,这个男孩也在面对类似于他当年所经历的局面。正是由于他的人生经历,他的行为显得更加合理。而《十二怒汉》中,老人投票无罪的理由是他觉得8号在孤军奋战,万一那个小男孩是无辜的呢,他想听到更多的讨论。他的行为背后的逻辑支撑是薄弱的,电影里并没有给出一个强有力的解释。

还有被告的设定也做了更改。美版《十二怒汉》中被审判的男孩是一个贫民窟的孩子,有着犯罪的前科,十五岁因偷车进感化院,持刀械斗被抓过两次。美国社会对于贫民窟长大的孩子总是怀有很深的偏见,他们往往是早早辍学,不干正事成为小混混。所以他杀人,从律师到陪审员大都认为他是有罪的。《十二公民》则把这个嫌疑犯的身份变换成了一个富二代,这个设定更符合国内的情况。国内没有贫民窟更没有形成那种固定的思维,换成了富二代,利用部分人的对富二代的偏见以及仇富心理,更能引起共鸣。

2、老戏骨演技的加持让整部电影增加了光彩。

电影中韩童生、何冰两位演员的对手戏,真的是非常精彩,张弛有度,把电影中两个人的矛盾冲突体现的非常到位。电影最后韩童生饰演的出租车司机以1敌11,那种困兽犹斗,那种歇斯底里,诠释的非常到位,让很多人带入了这个人物的情感变化中去。比美版的《十二怒汉》代入感更加强烈。

二、也谈一谈不足之处

作为一部改编的电影《十二公民》已经可以算的上优秀了。前面说了优点,我也想谈谈它的缺点与不足之处。

关于最初设定的先天不足。因为从一开始这个所谓的庭审就是模拟的。美国的司法体系是采用了陪审员制度,与国内的制度并不一样。即使国内翻拍的版本采用了一种看似折中的方式,利用学校模拟法庭的方式来呈现陪审员这样一种形式,虽然这样的设定使之更加符合国内情况,但也让紧张的庭审变成了一次模拟补考,我们都知道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假的。这就是《十二公民》这部影片的无法弥补的先天不足。

社会性歧视变成了地域性歧视,格局变小了。美版中的一位“陪审员”说贫民窟的孩子没有学好的,虽然他身边从贫民窟走出来的也有好的,但是极少数。看似中肯的话中却包含了很大的社会性歧视。但国内版中这位“陪审员”变身成了“北京土著”说的是外地人没有好东西,虽然他身边也有好的外地人但毕竟是少数。把观众的情绪引导到了地域歧视中去,格局一下子变小了。

关于8号先生的身份问题的一点争议。作为整部影片的灵魂人物,率先提出无罪的8号先生。在国内版本中他是检查官,正是因为他是检察官,所以在模拟法庭中他的立场更是偏向于公正,不会被大众的声音所影响。在美版《十二怒汉》中8号先生的身份是一个建筑师,他是一个普通人。这样的设定更能体现出普通的人也是有独立的判断和怀疑精神的。两者身份的不同,影片所代表的立场不同,我很难做出一个取舍。但更希望是普通人能够拥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以及不被大多数人所影响的勇气。

关于结尾的处理方式略有不足。《十二公民》给了一个闭合结局,“陪审员”一致通过无罪,模拟法庭宣判了无罪,事后真正的审判也是判了富二代无罪,抓到了真正的凶手。虽然在结局上有头有尾,但对于体现的“疑罪从无”的观点支撑略有不足。美版《十二怒汉》中结局是开放式结局,没有说明被告是否为凶手,而是更尊重最开始的理念,如果陪审员对证据有所怀疑需要判定无罪这个理念是高度统一的。

三、个人的一点思考:

《十二公民》的故事展现了对于生命的尊重、在劣势中坚定自己不随波逐流、每个人价值观的体现等等,这部影片是优秀的,在有限的画面中展现出了更多的关于人性的探讨。但个人觉得无论是美版还是国内版的故事,都是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靠着一个人的力量去力挽狂澜。但如果这个人是错误的呢?换句话说,如果他是坏人是恶意的呢?

在电影《催眠裁决》中,同样的陪审员制度,同样的大部分人都同一个立场。张家辉饰演的许医生,因为精通心理催眠而被人威胁要去催眠陪审员去改变自己的立场,他做到了。虽然最终他用障眼法愚弄了坏人。同样的个人英雄主义,一个人以一己之力去改变整个局面。如果力挽狂澜的人是个坏人呢?

个人能力是值得敬佩的,但我更希望看到,能有更多的人拥有这样的能力去判断,去坚守自己的意见,而不是被一个“英雄”去影响自己的判断。

结语:

谈了这么多这部电影的优秀与不足之处,个人觉得《十二公民》依旧是一部值得二刷三刷的好电影。希望看到电影里陪审员改变的同时,镜头外的我们也能有所改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确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的,试着坚持看看,而不是“寡不敌众”的选择随波逐流。

11小时前

4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