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的中举是指

想象像 4个月前 已收到6个回答 举报

有点滑稽 1星

共回答了112个问题采纳率:93.2% 评论

中举是指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结果,即通过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后,被朝廷录取为官员的考生称为中举。中举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也是古代中国社会上升通道的重要途径之一。中举者可以获得官职,享受丰厚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因此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备受尊重和崇敬。

13小时前

49

榜样情书 2星

共回答了218个问题 评论

中举是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中的一个术语,指通过官方考试而被选中担任官职或晋升官阶。这个术语通常与“及第”或“中进士”等类似的意思相联系。在科举中,中举是最高的目标,意味着能够进入官场,担任要职,享受社会地位和荣誉。

11小时前

31

丨小陌技术 1星

共回答了138个问题 评论

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被选为官职的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选拔制度,从唐朝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中举制度通过选拔人才,促进了中国历史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

8小时前

26

騎豬去 2星

共回答了203个问题 评论

中举是指通过科举考试合格的考生被授予举人或进士的称号。
这是中国古代晋升官员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当时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途径。
根据孔子的教诲,科举考试中重视士人的德行、知识、能力和品德等方面,从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华、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官员,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有着深远的影响。

4小时前

42

傲血狂沙 4星

共回答了481个问题 评论

3、答案解析:

  科举通过乡试的被称为中举。乡试是在省城进行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一般是在每年的八月,所以又称“秋闱”。参加乡试的必须是通过府州县考试取得府州县学生员资格的人(俗称“秀才”)以及国子学的生员(俗称“监生”)。乡试合格的即为中举,第一名为“解元”,其余皆称为“举人”。会试是在乡试的次年春天在京城举行,所以又称“春闱”,参加者必须是通过乡试、拥有举人资格的人。会试合格的即称为进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在会试发榜后的第十天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会试合格者全体参加,殿试的结果分为三甲。第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共3人,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第二甲为赐进士出身,共100余人,其中第一名称传胪。第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共200余人。殿试结束后,即可按其等第授予相应的官职。

21小时前

23

高冷低能儿 2星

共回答了211个问题 评论

中举的意思科举时代称乡试考中为中举。

中举,汉语词语,读音是zhòng jǔ。

出处: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下:“明年秋,汝弟中举,名在百十二。”

例句:

1、明·李贽《答耿司寇》:“故使克明不中举,即不中进士,即不作大官,亦当为天地间有数奇品,超类绝伦。”

2、清·范阳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历考《列仙传》中所载,中举者十万人,拔笔者八千余处。”

3、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他中举之后,还没等进京应考。”

15小时前

1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