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永远一起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酿尽一江水 4星

共回答了419个问题采纳率:95.3% 评论

苏轼一生经历可概括为:官场生涯、文学创作、流放生活和晚年居南京。
这些经历对其一生的影响深远。
苏轼的官场生涯让他深刻认识了官场的黑暗与腐败,这成为他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极具影响力,对诗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流放生活中的艰辛磨练了他的性格,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晚年居南京则让他在深入思考人生与历史之余,将自己的人生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苏轼一生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其文学成就和思想深度至今仍倍受后人景仰。

18小时前

9

骄傲告白 2星

共回答了235个问题 评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 ,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三起三落”。苏轼二十二岁参加科举考试后便名震京师,步入仕途后逐步受到重用;苏轼反对变法,因“乌台诗案”被贬去黄州;新法废除后,司马光成为宰相,苏东坡东山再起,升为正三品官员;苏轼与司马光政见不合,请辞外放;苏东坡再回朝廷,职位频繁调动;到宋哲宗亲政时,苏东坡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儋州。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16小时前

1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