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库姆溪谷谜案的观后感

谁会珍惜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一同闹 4星

共回答了491个问题采纳率:95.3% 评论

《博斯库姆溪谷谜案》是一桩为了继承财产而发生的凶杀案,贪婪会造成人性的扭曲,不过幸好有福尔摩斯,他用自己心中的那份正义感坚持查清楚事情的真相,挽救了一个无辜者的性命,犹如绞断了绑在他脖子上的枷锁,给了这个故事一个圆满的结局。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福尔摩斯,那么就会少很多冤假错案,让更多冤屈免遭牢狱之灾,也会使更多的真凶被绳之以法。

4小时前

3

钻石艳后 4星

共回答了440个问题 评论

(鉴于网上关于BC版、JB版福尔摩斯电视剧的介绍、点评都已汗牛充栋,唯有PC颇受冷落,本人斗胆拟将BBC1968年版福尔摩斯剧集逐集评介一遍——至于什么时候能完成这项工作只能问老天爷了。)

原著中,《博斯科姆比溪谷迷案》不算最有趣味的故事,从案件本身到叙事手法都比较单调呆板。唯有小说开始福尔摩斯在车站要求华生上车占座等细节贴近生活,读来细腻有味。此外,老福在车上对验尸官及华生心理定势的剖析也很精妙,表现了他一贯不偏不倚的思维方式。由于原著情节乏善可陈,戏剧改编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但是BBC的编剧倒真做到了化腐朽为神奇,将这个案子的侦破过程拍摄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跟Granada版一样,BBC 1968年版电视剧也常在片头交代主要涉案人物或案发过程,帮助观众理解福尔摩斯推理的事实依据,本集亦早早交待了死者、嫌犯及他们的矛盾。原著中,《博斯科姆比溪谷迷案》发生在华生婚后,但在电视剧里他显然还住在贝克街,所以他与福尔摩斯对案件的讨论就从火车车厢里提前到了早饭桌上。在贝克街家中,这位福尔摩斯耐性极好、斯文有礼,每次吃早饭都会一边拿着小勺不急不慢地对付放在精致瓷杯中的蒸蛋(这个细节在不同单集中反复出现),一边看报或者阅读案件资料,倒比表情生动、经常自顾自说话的华生克制了许多,有点“食不言寝不语”的温润君子的意思。带有Peter Cushing印记的老福常在剧中抿口浅笑,对华生胡诌澳洲响马名号如此,对女招待大闹酒馆也是如此。面对他人智力或性格上的缺陷,他因感同身受而不急不恼,体现了熟知世情的通达宽和,一点不像只有理智而缺乏感情的思维机器,也没有自负自恋的高傲——可能这也算是Cushing版福尔摩斯的一大特点。除了推理之时,他的性格与行为上没有一点棱角,最大的情绪波动也只是不耐烦。

就情节来说,BBC版的改动力度较Granada版大。为了给小说中冗长的车厢对话(案情讨论)增加可看性和幽默感,编剧特意在车厢中另加了一名乘客,并让他被福尔摩斯的演绎法吓得落荒而逃。福尔摩斯通过华生剃须情况判定他卧室窗口朝向的情节也根据电视剧设定得到了改编:既然华生并未搬出贝克街,福尔摩斯能得出的结论也就成了华生改换了房内家具格局及梳妆镜的摆放方向。我个人觉得这种新解不大符合华生单身男人的身份,倒不如索性舍弃。一些在原著中通过报道和讨论透露的信息都转变成了更适合以电视形式表现的由福尔摩斯、华生和探员亲临的庭审过程。福尔摩斯的敏锐也通过Cushing的细致表演得到展现。不过跟对福尔摩斯的精细塑造相比,华生的刻画实在有点问题。他始终傻头傻脑,甚至在法庭里都不忘胡闹,亏得Cushing版福尔摩斯脾气好,只对他轻斥一声,若换了JB版肯定拂袖而去。

跟原著一样,电视剧也着力表现了福尔摩斯如何实地寻找“消失”的斗篷和凶器的过程,只是华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近乎小丑,过于儿戏。为了避免他妨碍自己,福尔摩斯甚至将他轻轻推开了一次,实在没有合作伙伴的默契。(我始终认为,哪个版本的老福较好都可讨论,但是JB版中总能与主角交相辉映的华生堪称史上最佳。)BBC电视剧中这段福尔摩斯现场勘查的表演最能体现演员功力,在无配乐也无对话的情况下,Cushing只通过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便清晰传达了福尔摩斯的整个思维过程,令人叫绝。

为了充实相对匮乏的原著故事,BBC添加了如下细节:门房莫兰也成了嫌疑人;特纳不是在故事结束时才匆匆出场忏悔,而是在剧情中间出现;福尔摩斯通过问讯小麦卡锡得知他父亲在澳洲当过车夫,又通过巧妙套话知道了小麦卡锡不肯向警方透露的父子争执原因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改编还属全剧结尾从波澜不惊的特纳自首变成了他对福尔摩斯的智力挑战。从合作到对峙,戏剧冲突陡增。值得一提的是,福尔摩斯最终揭开特纳身份的一段,电视剧大胆采用了钢笔素描的动画形式,突出了粗犷诡谲的气氛,即便在现在看来,这样的表现手法都深具实验性,令人佩服。可惜紧随其后的特纳死亡场面过于舞台化,反而有失严肃。

2小时前

3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