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的来历和典故

伯爵的爱猫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清笙醉 3星

共回答了329个问题采纳率:95.3% 评论

商周时期的吃货们就撸出了火锅的雏形,而且是精致的单人小火锅,温鼎就是当时可以边煮边吃的火锅。“温鼎”内的夹层,将其分为两部分,上层盛放汤羹肉类,下层放置炭火燃料,设有火门用来更换炭火。当然,这种精致的小火锅只有王宫贵族可以享用,普通人是享用不起的。

战国时期出现了“鼎鼎”,简直完爆温鼎一个鼎的距离啊,功能比温鼎好太多了!鼎鼎最大的升级,在于烹调方式——可以调五味。所谓的调五味,就是将几种食物混合,让每种食物的味道相融合,这样菜肴才更加鲜美。

汉代的火锅,已经比较接近现代火锅了。在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带动了长安和西域地区的交流,外来的香菜和葱已经作为一种调味品,出现在了王侯贵族们的餐桌上。因此,汉代就已经发明了火锅蘸料的吃法。

21小时前

12

往事到头 1星

共回答了173个问题 评论

火锅的发明,有两种说法:

第一、成吉思汗发明说

火锅的起源并不在四川,它是成吉思汗发明的。他长年统兵征战四方,看到士兵们吃传统的烧烤羊肉很费时,为了使得部队不延误战机,他将羊肉切成小块掷进沸腾的锅里,从此这个世上就有了火锅。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有了火锅,才使得蒙古骑兵填饱了肚子之后,精神焕发地攻下中原,并一直向西打到了中亚。

第二、三峡纤夫发明说

一千多年前,在长江三峡,一群纤夫,迈着沉重的脚步,拖着疲惫的身躯,就在江边砌土为灶。他们掏出随身携带的辣椒、花椒、香辛料,取长江水,熬成汤,佐以烈酒,烫食鲜鱼活虾及各种蔬菜。一番豪迈,一番激情,全身疲乏顿消,纤夫们又吼着激昂的号子,背着纤绳上路了。身后留下一个个土灶和一缕缕青烟。

广东人吃火锅称之为“打边炉”。

“打”,这个字很形象。我们日常很多与手相关的动作,都称之为“打”,例如打水、打饭、打柴,打鱼等等。因为吃火锅也是也是用手不停的加料,夹菜,有的时候还要划拳猜码,所以用“打”字就很形象的展示了吃火锅的一个过程。

“边炉”。众多的解释是,岭南的冬天很是湿冷,大家围绕在炉子的旁边,一起烫着火锅,不仅能够享受到美食,也能够赶走寒冷。其实,边炉中的边字与“甂"同音,打边炉实则为打甂炉。“甂”与“边”同音,甂,在古汉语中是指的是一种阔口而扁矮的陶器,与炉同为厨具。

19小时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