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的起因经过结果

败而不伤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吻完就跑 4星

共回答了4个问题采纳率:98.3% 评论

乌台诗案的起因是唐朝时期,唐德宗执政期间,有一位叫杨炎的官员在乌台(唐朝的一种刑罚场所)担任官员。杨炎有才华,但性格骄傲自大,常常对同僚恶言相向。一次,他在乌台上看到了一首诗,认为是同僚写的,便写了一首反诗回敬,结果这首诗却是唐德宗的御笔。杨炎因此被贬为岭南(今广东)的一个小县令。

乌台诗案的经过是,杨炎被贬之后,他的诗被发现,被认为是对皇帝不敬之词,被判处死刑。但唐德宗深思熟虑后,觉得这样做会引起民间不满,改判为徒刑,后来又改为流放。杨炎最终流放到了边疆,但他的才华仍然为人称颂。

乌台诗案的结果是,唐德宗在此后对待官员的态度更加审慎,也更加注重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保护。此案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言论自由的代表案例之一。

21小时前

30

瞎子潋滟 3星

共回答了364个问题 评论

起因是当时的明朝进士朱权和王实甫分别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但王实甫因年老体弱身体不支,无法完成工作,于是将任务转给自己的儿子王世贞,并且利用官位的权力收受贿赂。
而朱权因为没有贿赂,被王实甫排挤,最终落选。
朱权觉得冤屈,写了一首《长恨歌》表达不满,被人告发。
结果是王实甫被处以死刑,王世贞被革职流放,而朱权被贬为民户。
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明朝文化界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小时前

3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