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孩子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线索被切断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相思成沙 1星

共回答了172个问题采纳率:90.3% 评论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独立思考,他也就不会拥有独立的人格,只能是别人让他去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 被动学习、被动工作、被动做事。试想,这样的人,能有成功的一生吗?很难。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真正地去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主动学习、主动做事、主动探索,对事情也会有更为深刻、独到的看法,不是只能人云亦云、成为别人思想的奴隶。

那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1. 学会不让孩子做一个“听话”的孩子。

我们的爸妈似乎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手法对孩子“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的破坏 —— 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规规矩矩、听话乖巧,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能有自己的想法、有独立的人格,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独立思考的前提是孩子需要具有“批判精神”与“怀疑精神”—— 它不代表孩子必须要反抗一切,反抗父母、反抗老师,而是要让孩子在面对事情时,敢于有不同于他人的看法,我们要鼓励孩子学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听从他人。

2.多问孩子为什么,有意识地对孩子提出问题,为孩子创造思考的环境。

3.多让孩子自己选择,他自然主动思考。

4.多赞美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独立思考行为,孩子的好行为会被慢慢放大。

5.经常和孩子一起玩儿猜谜语、打扑克、下象棋、围棋、军旗等需要动脑或其他益智游戏。

1小时前

11

霜染青丝 1星

共回答了18个问题 评论

做作业也是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一种方式,通过写作业,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孩子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但很多的家长只是让孩子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业,过分强调写作业的结果,忽略了作业的本质,忽略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家长如何通过写作业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说到思考这件事,很多孩子都是一头雾水。的确,对于孩子来说,思考是一个很深奥的词,没有什么具体的行动表现,也没有什么可模仿参考的模式。本来孩子就不知道思考到底是什么,如果家长只是在一旁不停地催促:“你得好好思考!”孩子就会觉得不知所措,也会觉得自己被压迫得太紧。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首先,告诉孩子什么是思考,为什么要思考。小学生一开始做作业时习于模仿,因为这时候孩子的大部分作业都是“抄写”“阅读”“仿写”等,所以孩子只要能照葫芦画瓢,作业基本都能完成。在这种做作业的模式下,家长要引导孩子思考,就要告诉他,思考就是他对自己作业内容的一些想法,比如,抄写一个生字,抄写是作业要求的动作,而这个字念什么、怎么写、什么意思,则就是他思考的内容;再比如,借助于前面数学题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新的题目的答案来,计算是做作业的直接行为,而这种计算是在教他学会加法或者减法,这也是他思考的内容。在孩子做完作业之后,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这样的思考练习,让孩子明白只有经历了思考,他的作业才做得有意义。

其次,引导孩子根据自己作业中的问题去思考。孩子作业中会存在诸如粗心、不理解、没学会等各种问题,这都是值得孩子去思考的。同时,家长还可以提醒孩子针对问题本身去思考,但不要很笼统地提醒孩子“你要好好想想”,否则孩子是不会知道“想想”到底应该想什么的。在孩子做作业之前,家长要先提醒孩子注意平时容易犯错的地方。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先自己回忆一下老师讲的内容,然后再动手去做题。如果真的没有学会,就先记录下来,等作业都做完之后再和家长来讨论。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从问题的根源去思考,比如,这个问题要考查什么知识点,他可以想到怎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他平时所积累的那些知识是不是对他有所帮助等等。

既然是引导,那么家长就不要代替孩子去思考,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如果孩子思考得不完全,家长可以提醒一句,但不要完全告诉他该怎么想,否则就无法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了。

最后,教孩子学会缜密思考。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要引导他学会缜密思考。否则,孩子一旦思考得过于简单,他可能就会被题目所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的答案;或者孩子有时候也会思考得不全面,结果就会导致丢三落四的现象出现。如果孩子养成了过于简单的思考习惯,这对于他以后的成长就十分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教孩子学会逐步递进地思考方式。面对一道作业如果题目很复杂,那就一步一步来,先解决一步再进行下一步,不要着急。

21小时前

13

收购爱情 5星

共回答了52个问题 评论

孩子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孩子在6个月以后,对于身边比较亲近的人,已逐渐有了清晰的印象,如果这张脸孔不见了,孩子会感到不安与恐惧。在这个阶段,应该先满足孩子心理及情绪上的需要,随时在他身边陪伴着他,或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做自己的事情,让他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着的。当他看得到你时,会觉得很安心自在,即使你稍稍离开视线外,他仍确信你会马上回来。这种早期依附关系的建立,是后期“独立思考”的前提。因为孩子只有踏实地相信有父母的爱做他坚实的大后方,他才敢于放心地向前探索。

第二个阶段:孩子学会走路后。在这个阶段中,孩子已具备移动能力,喜欢到处走,好奇地探索周围环境。他们一方面希望能不受拘束,一方面又有些害怕,这种矛盾冲突是这个时期儿童心理上的重要特征。这阶段的幼儿需要适当的鼓励和充分的安全感做后盾,去探索陌生的世界,父母可暂时离开,但必须让孩子知道,你并非就此不回或突然不见了,当孩子独自玩时,应不时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和他说说话,告诉他你的位置,或相视微笑让孩子感受到他仍是安全的,因为你随时在左右,只要他需要,你会马上出现。不必担心这样会宠坏孩子,对于尚未具备独立能力的幼儿而言,充分的安全感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

第三阶段:孩子三岁以后。随着幼儿身心的逐渐成熟,渐渐地孩子不需要你在一旁陪伴,也能和其他同伴玩得非常快乐。面对随之而来的分离焦虑,父母要体谅孩子的担忧,告诉他:“我知道你害怕!”甚至告诉他你过去也有类似的忧虑,通过经验的分享,降低孩子的恐惧。父母也可让孩子有机会处理一些简单的事,但这些都只是幼儿愿意或可以尝试独立行事的开始,别奢望他会有令人满意的表现。父母必须耐着性子容忍幼儿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就算这会为你增添很多麻烦,也不能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因为孩子就是通过这样的学习长大的!

“独立思考”并不是要求孩子勇敢地独自思考或者完成某件事,而拒绝孩子的求助,而是在生活中让孩子有机会为自己做主。父母也许只需提供意见,分析结果,由孩子自行做决定并负责。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要尽量和“自然”、“生活”相结合,让孩子学习处理身边的事件,参与日常活动,自然地表现出独立的行为。父母不要刻意地安排所谓的“独立训练”,更不要把试探独立的过程,当做培养孩子独立的方式,这样只会使孩子惊恐不安,从而显得。

父母的处世态度对幼儿的人格发展有很深的影响,若父母不具备独立自主的人格特质,幼儿自然无从学习到真正的“独立”。往后小孩表现出的独立,很可能只是表面上行事的独立,内心却仍存有非独立性的情感。这种表里不一的情况,很容易产生人格冲突,也就是在举止表现上相当独立,内心却十分脆弱。所以在期望孩子独立自主的同时,父母也要自我审视一番: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过程中,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容许孩子有探索的机会。穿衣服、吃饭、走路应是三四岁孩子能自己处理的,但父母常因孩子做得不够好而一手包办了。这样虽然省时又省事,但也容易养成孩子依赖的习惯,而且会带给孩子很大的挫折感。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别急着替孩子把事情做好,要给孩子机会,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领悟可行的方法。挫折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绪,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才能积累经验,重拾信心,即使日后面对社会变迁,也能自在生活。过度保护下的孩子,反而可能会缺乏韧性及生活应变能力。

(2)容许孩子有探索的空间。孩子是天生的冒险家,对于自己的冒险行为,孩子往往感到很得意,但父母却觉得很危险,很恐惧,进而阻止孩子的冒险行为。断然阻止或恐吓孩子的自发性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怯于主动行事,因为他感受到的周遭环境充满危机,更严重的是孩子会失去对环境的好奇及信心。有些父母过于保护孩子,是因为自己有恐惧的经验,于是禁止孩子做这做那,事实上那样的恐惧是父母自身的恐惧。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是该小心翼翼,但也要以弹性的尺度容许孩子有探索的空间。做父母的往往过低估计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以为他们哪经得起这么大的痛苦、挫折。其实孩子的潜力是惊人的,只要你给他机会,他会在荆棘丛生的荒园里开辟出一片天空。

(3)容许孩子有选择的权利。如果我们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孩子的一举一动,便会不允许孩子做这做那,这样一方面抑制了孩子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迫使孩子接受成人的概念与标准。久而久之,孩子丧失了自主选择、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人的决定就是孩子的选择。即使他长大以后,也要由别人来决定他的一切,这样的孩子是永远不会独立的。

(4)容许孩子有失败的经验。在孩子尝试独立的过程中,必定会碰到挫折、失败。这时候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支持。给他一些鼓励与认可,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克服的办法,鼓励孩子再去尝试。这样孩子即使无法解决问题,但心灵上的阴影可以减轻些,以后再遇到不如意的情况也能忍受。

18小时前

2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service@wdace.com